中药治疗鸡
葡萄菌病
-----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以
败血症、关节炎、皮肤溃烂及雏鸡脐炎为特征的条件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葡萄球菌病对一些养鸡场的仔鸡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主要的疾病之一。 鸡的葡萄球菌病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感染,在胸腹部、翅尖、头、面、背及腿等不同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炎性坏死,局部破溃或结痂,其主要流行特点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40 ~ 70日龄的鸡发病最多,成年鸡则较少,2006年下半年,唐山丰南区部分肉鸡养殖场发生鸡葡萄球菌病,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试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1.1 病例1。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杨某蛋鸡养殖场,第一批存栏蛋鸡12 350只,2006年8月20日,在47日龄开始发病,至服药前死亡率为0.5%,至84日龄前虽用土霉素、泻痢宁、浓
鱼肝油、
氯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但未能控制,如56日龄时1天死亡120只鸡,服用中药后,日死亡数渐减(57日龄死亡56只,58日龄死亡45只,59日龄死亡31只),用药后第6 d病情得到控制,第7 d临床病状完全消失,此后逐淅恢复正常。第2批存栏蛋鸡15 000只,42 ~ 49日龄发病死亡190只,52 ~ 59日龄连服中药7 d,在服药的前3 d内死亡65只,服药后第5 d症状完全消失,日死亡5只,服药第7 d,鸡群全愈。 1.2 病例2。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孙某肉鸡养鸡,存栏肉鸡4 146只,2006年11月29日,35日龄时开始发病,12月10日结束,发病期间用抗生素进行交叉治疗,效果不佳,发病2 180只,发病率为52.6%,死亡580只,病死率为13.9%,在2006年12月2日,服用中药后,该场的肉鸡死亡数量逐渐减少,服药后第7 d完全控制了该病。 2 临床症状 一般病鸡初期表现精神萎顿、不愿活动、倦怠,站立于一隅,
发热、食欲不振;部分病鸡下痢,便黄或绿,有的背、胸、腹等部位皮肤呈紫黑色,若继发感染坏疽杆菌病,使皮肤溃烂;慢性病鸡表现行走困难,不能站立,并且生长停止,体重减轻;关节炎型病鸡的关节、趾关节或翼关节肿胀、疼痛,关节部潴留化脓性纤维性渗出液;有的病鸡出现趾瘤;有的病鸡呈
结膜炎,眼睛流出淡黄色脓性粘液,使上下眼睑粘连而失明;新出壳的雏鸡,感染本病的特征是腹部膨大,脐孔闭锁不全,发炎肿大,俗称“大肚脐”,病程3 ~ 9 d,多以死亡告终。 3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变化是翅膀、腹侧、背侧和头部等处的皮肤脱毛,皮下呈暗紫色坏死,皮肤浮肿,胸腹部皮下呈红褐色,胸腹部及腿内侧的肌肉常出现片状或点状出血,肝、脾肿大,十二指肠和直肠充血、出血,关节有炎性渗出物。 4 细菌学检查与药敏试验 用死鸡的肝脏和皮下炎性渗出液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单个、成双或葡萄状排列,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经37 ℃、24 h培养,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不透明的金黄色圆形菌落。 为选出控制该病的有效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对氯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次之,对
庆大霉素,
红霉素、
青霉素、
链霉素、痢特灵、磺胺类均不敏感。 5 治疗 用氯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改用中药试治,采用
鱼腥草30 g、
连翘15 g、
大黄15 g、
黄柏15 g、
白芨15 g、
地榆20 g、
知母20 g、
菊花45 g、
当归20 g、
茜草20 g、
麦芽45 g,粉碎后拌料饲喂,每鸡每日用药量为1 g,7 d为1疗程。 6 结果和体会 用本方共治疗病鸡56 755只,服药后第6 d基本控制了疫情,第8 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逐浙恢复正常。①用中药治疗鸡葡萄球菌病,愈早效果越好。②使用抗生素治疗,病原菌容易产生抗药性,例如用病原菌高敏的氯霉素治疗,一旦停药,病即会复发,死亡率上升,用中药则无抗药性问题。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