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模式的理念的转变
-----
一 认清肉鸡养殖业“现状” 1 多 肉鸡养殖基数大、总量也大,鸡多了、病就多、麻烦也多。 2 散 目前还是以非专业化的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刚刚起步,昕占比例小、成功的少。 3 分布不均 因为气候、历史和资源的原因,白羽快大型肉鸡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和安徽一带,江南主要以黄羽肉鸡为主,快大肉鸡不多;鲁西、鲁西北、洛阳、京津郊区等主要以杂交鸡为主,近几年山东杂交鸡有向东蔓延的趋势,但空间有限。 4 硬件不硬 从原始的盆盆罐罐到料槽饮水器、水线料线,通风和取暖条件较落后,风机、暖风炉、锅炉的使用率还很低;就全国而言,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刚刚开始走入规模化养殖,昕占比重不会超过40%,有些区域甚至连20%都达不到。 5 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管理不善和疫病泛滥,生产和利润指标相差悬殊,养殖户日子并不经松。 6 稳定性不足 源自“赌”的心理作祟,赌一把、赌一批、赌行情、赌气候、赌运气的现象还很多。 7 从众心理 导致了养殖“聚堆”和“撞车”,行情大起大落,心情犹如坐过山车。 8 可持续性差 导致了育种、饲料加工、屠宰和食品加工环节产能不稳定,生产和行情常常大起大落。 二 “疫情”比“养殖”发展快 上世纪80年代流行什么病?雏鸡白痢、球虫、新城疫,那时候养肉鸡的药费只有0.1~0.2元/只;上世纪90年代有什么病?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禽
白血病、法氏囊炎、慢性呼吸道病、脑
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白血病、贫血因子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2000年以后呢? 一个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是模式的转变、水平的提高、指标的改善、规模和效益的增长;但透视肉鸡养殖业,却发现我们在为疫情纠结、为生存纠结、为发展纠结。 由于疫情的发展,我们牺牲了太多的资源和利益,在疫病防控上一直是得不偿失的。“疫情”比“养殖”发展快表现在鸡病仲类增多、给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疫病变化比气候变化还快,何况还有新菌株、新毒株层出不穷。 另一个现象就是兽药厂比养殖场发展快。药费比养殖利润增长快,药费从0.15元/只到了1.5元/只以上;利润还是在2元/只左右“打逛逛”,弄不好还“丢两个进去”。 育种进步、饲料工业升级给养殖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鸡长得越快越难养殖,养殖环境改善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药物淘汰的速度比新药研发的速度快,淘汰一种兽药需要2年,研发一种新兽药需要10年,面对那么多耐药菌株,靠“祷告”如何能把病治好? 三 肉鸡养殖户(场)的困惑 1 “几乎什么都知道” 现在一提到开会,大家大都有一种不信任和排斥心理,为什么?因为大家自认为什么都知道,“养鸡那点事”几乎不用恼子都能“耳熟能详”了。 2 “几乎什么也拿不准” 如果以懂作为前提的话,大家怎么没有把鸡养好?看来不是真懂!我经常接触一些业内的明友,大家都练就了一张好嘴,说他们都能“夸夸其谈”毫不为过。可到了现场、进了鸡舍居然都模棱两可,几乎什么都拿不准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仅眼高手低还懒!这是我们的通病。究其原因,病在我们心里,病在我们身上,病根不除,鸡永远都养不好。 四 对规模化养殖的“定位” 1 规模化养殖是系统工程 现在的规模化养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养殖户”生产,“系统”是规模养殖所必须的“支撑”,建筑、施工、设备安装与保养、机电、财务、采购、内勤、生活、销售、培训、技术、人员等等,你都准备好了吗?“团队”是系统的主体,只有“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才有专业化的高效率,“效率”是企业的成本』尤势和生命。 2 规模化养殖要走专业化之路 规模化养殖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是数量+喷量+盈利,需要有必要的专业设计、相对好的硬件设施、比较充足的资金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员,要在“系统”+“团队”的模式下创造专业化的管理效果,打造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指标和利润指标。如果规模养殖没有“优势”,那就是吞钱的机器,现在很多老板投资规模化肉鸡养殖感觉并不好,因为很多人“赔”了,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说“赔钱不是规模化养殖”。 3 规模化养殖注重环境控制 一提到饲养,大家习惯于想到喂料和喂水,其实这只是狭义上的饲养,给鸡饲料和饮水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肉鸡规模化养殖的情况下。肉鸡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吃料、喝水才能长肉,这个环境非常重要,这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所以说规模化肉鸡的饲养其实就是“环境控制”,加温、脱温;加湿、通风;换气、降温;消毒、扩群等等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境控制措施。要想规模化肉鸡养殖饲养成功,就要接受和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变是唯一不变的法则。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