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野鸭各类疾病综合防治
-----
绿头野鸭的抗病能力比家鸭强,一般成年鸭较少患病,但育雏期对温度、饲料品质和营养水平的要求较严,很少因传染性疾病而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当使雏鸭患病死亡,则是雏鸭死亡的主要原因。冬季和早春气温低,育雏管理如不注意保温,则鸭雏易扎堆或受寒拉稀,感染
肺炎并造成死亡。霉变饲料易引起绿头野鸭霉菌中毒,其死亡率高于北京鸭与绍鸭。因此,野鸭饲料必须新鲜。 虽然绿头野鸭抗病力强于家鸭,疾病较少,但在人工驯养及常与其他禽类接触的条件下也可感染不少禽类疾病。常可发生的疾病有鸭瘟、鸭
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禽
霍乱、鸭疫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
丹毒、衣原体、
绦虫病与
棘头虫病等。现介绍部分常见疫病及防治方法: 鸭瘟 病原 鸭瘟又称病毒性肠炎,是鸭瘟病毒引起游禽类候鸟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绿头野鸭易感染发病。本病可全年发生,但夏秋季多发。幼鸭、成鸭均可感染,种鸭发病死亡率高。病原存在于病鸭及带毒鸭分泌排泄物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伤口与吸血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 症状 潜伏期2天~5天。病鸭精神沉郁,厌食或绝食,腿麻痹无力,严重
腹泻,拉绿色稀粪。鼻流黏液,呼吸困难,眼流浆液性或黏液浓性液体,
结膜出血有小溃疡。部分病
鸭头颈肿胀。病程2天~10天。 病变 头颈皮下
水肿,皮肤出血,体内黏膜浆膜及多处器官出血。肝、脾脏肿大出血及灰黄小坏死灶。特征病变为口腔、食道及泄殖腔黏膜坏死,形成灰白色或黄褐色痂。肠黏膜出血及小坏死灶,小肠环状带出血,肿胀及表面坏死。 防治 在疫区,每年用鸭瘟弱毒苗对鸭群定期接种,可预防本病。20日龄雏鸭或成年鸭用苗后免疫期可达半年。发病后鸭瘟弱毒苗全群紧急接种也可控制疫情。病鸭用鸭瘟血清0.5毫升/只肌注,有一定疗效。同时作好鸭场消毒及病死鸭处理。 病毒性肝炎 病原 是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5日龄~10日龄雏鸭。在孵化季节,可在雏鸭中很快传播,常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症状 潜伏期1天~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委顿,不能随群走动,不食,眼半闭呈昏睡状态,有的腹泻。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病变 肝脏肿大柔软,外观呈淡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有花斑。多数鸭肾脏充血,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药物。发病后可用高免血清或康复后鸭的血清进行早期治疗(0.5毫升/只,肌肉注射),可减少死亡和阻止疫病的扩散。另外在收集种蛋前2周~4周,给产蛋雌鸭肌肉注射弱毒鸭肝炎疫苗,可通过卵黄将母源抗体传递给雏鸭,使其在15天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也可直接注射弱毒鸭肝炎疫苗。
畜牧导航:
养鸭资讯 养鸭技术 鸭价格行情 鸭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鸭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