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浅析
-----
近年来,土鸡养殖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发家致富的重点项目之一,特别是在部分山区乡镇,土鸡产业已成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但由于饲养条件普遍较差,土鸡慢性呼吸道病呈高发的趋势,导致土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治疗费用增加等,给土鸡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土鸡慢性呼吸道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进行阐述。1 土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理1.1 病理分析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名鸡支原体病、鸡霉形体病,是鸡败血支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特征是呼吸道症状明显、病程长、发展缓慢,剖检可见气囊炎。鸡败血支原体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形状为细小球杆状,无细胞壁,姬姆萨染色效果良好,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该菌对营养要求较为苛刻,培养皿内通常要添加10%~15%的马血清,37℃潮湿环境下恒温培养2~3d,可长出特征性的菌落。鸡败血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低,多数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对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恩诺沙星等药物较为敏感,
链霉素也有一定效果。1.2 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发病快、传播慢、病程长等特点。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该病,土鸡在雏鸡阶段发病率较低,3周后开始逐渐增多,以4~8周龄的鸡最易感,病鸡和带菌鸡是其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交配及经蛋垂直传播。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条件差、应激、通风不良、气候骤变、营养缺乏等均可引起发病,一般发病率为10%,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发病率可达70%,死亡率约20%~40%。2 土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原因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目前我县在土鸡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土鸡慢性呼吸道病或其并发症主要以土鸡的气囊炎、气管炎为主,此外,通过对本病的调查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多数土鸡养殖场在发生本病时,常继发感染土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球虫病等,尤其是继发鸡大肠杆菌病较为普遍,土鸡表现呼吸困难、产蛋品质下降。纵观其发病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免疫抑制因素 由于土鸡慢性呼吸道病病原本身就存在于土鸡气管中,因此土鸡抵抗能力的好坏,是本病是否暴发的关键。因此免疫系统发育良好,免疫功能强的土鸡,其自身对本病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强,土鸡就不容易发生本病。若土鸡在饲养过程中发生某些免疫抑制病或营养缺乏、药物使用不当,如鸡马立克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蛋白质缺乏、糖皮质激素使用不规范等,就会破坏鸡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造成土鸡慢性呼吸道的感染。2.2 应激因素 根据笔者了解,应激反应是土鸡发生慢性呼吸道病的重要诱因。常见的应激因素主要有免疫接种,例如,部分养殖户在接种疫苗时操作不规范,消毒不重视,导致鸡群产生应激反应,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土鸡慢性呼吸道感染,如接种新支二联疫苗常会继发土鸡慢性呼吸道性气囊炎;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消毒方法不当、免疫程序不合理、日温差变化较大等应激因素,都会是土鸡慢性呼吸道病暴发的诱因。2.3 饲养环境不佳 饲养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指气候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鸡舍舍内环境,内外环境的变化也是引起土鸡慢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之一。如连绵多雨的季节,导致通风不良,鸡舍内湿度变大,鸡粪便清理不及时,造成空气中氨气浓度超标;或者连续长时期高温,空气长期干燥,引起鸡舍内粉尘过多,这些粉尘不仅会刺激上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干,且成为鸡败血支原体进入呼吸道的载体。2.4 饲养管理不当 笔者发现,我县的部分土鸡养殖户在日常生产中,土鸡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主要表现为饲料营养单一、配方不科学、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病死鸡处理不规范等。如长期饲喂玉米、稻谷等单一品种饲料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过低,使鸡群免疫能力下降;闲杂人员随便进出鸡舍,为土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入侵提供条件。此外,场区卫生条件较差,病死鸡处理不规范是引发土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又一重要因素。3 土鸡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常见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从临床上看,土鸡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后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闭眼
嗜睡、翅膀蓬松,有的鸡表现呼吸道症状,如张口呼吸,同时面部肿胀,形成干
酪物。排灰白色、黄色稀便或水样便,时间长者可造成鸡群
脱水。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鼻腔、喉部、气管、气囊及眼部等。鼻腔和眶下窦内灰白色干酪样物,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常见有黄白色
豆腐渣样渗出物,气囊上可见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部分病鸡可出现纤维素性化脓性
心包炎和肝周炎。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