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最易患的几种鱼病防治方法
-----
A外伤:斗鱼的好斗使其难免体表有不同程度的外伤,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免伤口受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其它病症治疗:(1) 将抗菌素,如
青霉素、
四环素等配制成浓度为2mg/l的溶液,浸泡鱼体,每天换取一部分药液,持续治疗直至伤口痊愈;(2) 在伤口处涂抹红药水,每天涂1~2次;(3) 在2~3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浸洗鱼体5~15分钟;(4) 用1%的孔
雀石绿溶液涂抹伤口。 B烂尾、烂鳍 病因:因运输、清缸、捞鱼时不慎碰伤鱼体或斗鱼互相撕咬而造成的伤口,被细菌和霉菌感染引起尾巴和鳍条溃烂。 症状:鱼鳍和鱼尾鳍条边缘变白,伤口分泌黏液,严重时背鳍、腹鳍、臀鳍的鳍条残缺不全,有时尾鳍鳍条软骨间结缔组织裂开而使尾鳍呈扫帚状,甚至腐烂的鳍和尾脱离鱼体,使斗鱼失去观赏价值。治疗:(1) 用5mg/l的
呋喃唑酮和1%的
食盐溶液浸泡病鱼,以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投喂经消毒的水
蚯蚓等新鲜活饵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和组织再生能力;(2) 每10公斤水中用5~10万单位的青霉素水溶液浸泡鱼体,并在鱼饵中添加适量维生素; (3) 用1%浓度的呋喃唑酮水溶液涂抹鳍条破损处,每天涂抹1次,连续3~5次可促使伤口愈合;(4) 每公斤水用1mg漂
白粉或用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水温在20℃时高锰酸钾浓度为0.5ppm,当水温为25℃时高锰酸钾浓度为1ppm,捞出后用漂白粉混合物涂抹患处,直至痊愈。 C小瓜虫 病因:是由原生动物的纤毛类寄生虫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体表、鱼鳍和鳃上引起的,又称为白点病。 症状:发病初期,斗鱼缩鳍、食欲减退,反应迟顿,常在水草石块上不断磨擦身体,当小瓜虫幼虫在斗鱼上皮组织间不停来回活动和钻营时,鱼体上皮组织浮肿;当幼鱼吸吮鱼体表皮组织的营养时,刺激鱼体分泌出大量黏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白色斑点状的胞囊。病鱼全身覆盖白色黏液犹如洒了一层白粉。其病程一般持续5~10天。治疗:(1) 用0.3~0.4mg/l浓度的
孔雀石绿水溶液在20℃水温下浸洗鱼体2小时,然后将病鱼放入清水中漂洗1小时,以清除鱼体附着的死亡虫体和黏液,5~7天后进行重复治疗; (2) 用200~250mg/l浓度的福尔马林与1~2mg/l浓度的孔雀石绿合剂浸洗鱼体60分钟,连续3次,然后放入清水中饲养60分钟,在6天后重复用药;(3) 用 2mg/l亚甲基蓝溶液浸泡6小时;(4) 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浴病鱼5~15分钟;(5) 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数天后小瓜虫胞囊自会逐渐破裂脱落,此时只需更换新水,并保持恒定的水温;(6) 将水温加至30℃,在水中按0.05g/l的浓度加入硫酸
奎宁,隔七天后重复治疗一次,待痊愈后静置3小时再恢复正常水温。 D竖鳞病 病因:水不清洁,鱼体表个别鳞片脱落,饲养水温过高时,由水型点状单胞菌引起的鱼病,又称松鳞病、立鳞病。 症状:斗鱼鳞片部分或全部向外张开,竖起呈松果状,鳞片基部
水肿,内积存有半透明或含水的渗出液,当轻压鳞片时,鳞基会喷射出黏液。病鱼鳍条基部和皮肤也都伴有轻度发炎、充血现象。斗鱼沉于饲养缸底部,最后衰竭而死。治疗:(1) 用 1%食盐水与1%小苏打配制成混合液浸洗鱼体10分钟,并重复用药治疗(2) 用2%浓度的
氯化钠溶液和3%的
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每天药浴两次,每次10分钟;(3) 将病鱼浸泡在0.5ppm的四环素水溶液中洗浴,每天两次,每次1小时;由于目前尚未确定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因此较难治愈,在春季水温较低的易发季节要确保水质清洁,并维持适当的水温。
畜牧导航:
养鱼资讯 养鱼技术 鱼价格行情 鱼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鱼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