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病毒的认识与防治
-----
一谈到鱼类病源,通常都是概分成细菌性、霉菌性、寄生虫性及病毒性等四大类病原,但在一般的鱼类养殖须知中,对鱼类疾病的介绍与防治,却都往往只在细菌性、微菌性及寄生虫性这三大类病原中论述,而坊间也不曾看见有专治病毒性病原的药剂,难道是因为病毒性病原很少出现吗?或是病毒性疾病的杀伤力不大,以致于我们可以去忽祝它吗? 病毒与其他三类病原一样,常出现在鱼类的生活环境中,甚至早就寄生在宿主的身上一段很长的时间,只是因宿主的健康状况佳,免疫抵抗力好,所以才没有爆发出症状:即使是当爆发出病毒性疾病时,也是无特效药可以来治疗,所以在市面上是找不到号称治疗病毒性病原的药剂,那要如何来面对或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性 病毒体(Virion)大小仅约18\300nm,不具有细胞的构造,仅有简单的蛋白质外壳体(capsid)及姻传讯息核酸DNA或RNA,有些病毒种类在最外眉遁有一属由脂质及糖蛋白所组成的封套(envelop)。它们没有胞器来进行自己的新陈代谢,所以仅能在宿主的细胞中增殖,是极端的细胞内寄生体,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构造来繁衍。 病毒的分类 依基因组(genome)的性质及病毒体(Virion)的构造来分类,可将脊椎动物的病毒分成20科,而硬骨鱼类最常见的病毒疾病主要是在: DNA病毒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uses)、虹彩病毒科(lridoviruses),臆病毒科(Adenoviruses)等。 RNA病毒 冠状病毒(Caliciviruses)、棒状病毒科(RhabdoviruSes)、双
核糖核酸病毒科(Blmaviruses)、呼吸道臆道病毒(Reoviruses)、正黏液病毒科(Orhomyxoviruses)、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uses)、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es)、野田病毒科(Nodaviride)等病毒的复制 病毒由于构造简单,缺乏与代谢有关的酵素,也不具有和核糖体或是帮助制造蛋白的胞器,故无法独立生存,必须藉由宿主细胞来进行复制繁殖,其过程可区分成下列步骤: 为了复制,病毒首先须进入宿主细胞。病毒的外壳体或封套上的蛋白质会先附着到宿主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质受体,不同的病毒会结合到不同宿主细胞上的特殊受体,当与病毒相结合以后,宿主的细胞膜就会包住病毒且开始陷没而穿入细胞内,此种穿入方法称之为胞饮作用(endocytosis)。一旦进入细胞,病毒外壳将解散或由酵素分解,病毒的遗传物质释入宿主细胞内。病毒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复制基因、外壳体与封套部份的蛋白质,较大的病毒也可自己提供酵素帮助复制程序的进行。每一新生成的遗传物质引导一蛋白质外壳体的形成.遗传物质及外壳在宿主细胞内组合,形成一完整病毒体。此时病毒可潜伏寄生在宿主细胞中,与宿主相安无事的一起存活,也可能宿主细胞会因新的病毒释放而膨胀,终至破裂而释出病毒体。某些病毒甚至也可以不必破坏宿主细胞而离开宿主.因为他们会形成芽状体,再从细胞分裂出去,同时带出部份的细胞膜,经此方式形成的病毒个体即称为有封套的病毒。 鱼类感染病毒后的症状 鱼类在病毒感染后,会因鱼体所产生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程度,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可区分成。 一、有辨识症状或死亡病例者 1、由外观可看到鱼类因病毒感染而产生的结节、
肿瘤突起物,或因细胞被破塌后所产生之发炎、出血等症状。 2、由组织切片上可见细胞的混浊肿胀,经由染色观察可看到染色反应或包含体(inclusion bodies)的形成,或因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的巨大细胞(multinucleate giant cell )或合胞体(syncytium)。 3由显微镜镜检或细胞株接种,可看到导致细胞死亡的不可逆变化,此稠之为细胞病变(CPE,cytopathic effect)。 二、无辨识症状者 1、由外观上无明显的症状可辨识,必须藉由病毒或抗原的存在反应,以分子生物技术来辨识检出。 2、由电子显微镜直接镜检辨识。 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病毒寄生于鱼类宿主细胞时,无法像细菌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直接治疗,也无法像寄生虫疾病使用化学药剂直接杀除,通常必须靠鱼类宿主本身所产生的专一性免疫机制,如抗体、T细胞等:或由非专一性免疫机制,如巨噬细胞或自然杀手细胞等,来对病毒的繁衍。 加上病毒性传染往往是藉由繁殖时的垂直传染,或是饲养时的水平传染,所以为了抑制病毒的漫延扩散,一般发生病毒性传染时,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隔离 将病鱼直接隔离或消灭,是阻绝病毒性疾病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可直接阻绝病原再漫延开来;缺点是往往损失过大,且无法彻底解决病原再次爆发之可能性。 2.疫苗 利用病原制造出抗体,对鱼只进行免疫反应以对抗病毒性感染。其优点是短时间内即可有效治疗病毒性疾病;缺点是花费昂贵,研发时程较长。 3.化学药剂处理 利用化学药剂处理养殖环境,使病原数量降低,减少爆发疾病的机会。其优点是花费便宜;其缺点是无法完全阻绝病原再次传染之可能性。 4.育种选别 利用育种或基因选别方式,筛选出对病原具有抵抗力之品系,以阻止疾病之发生。其优点是可一劳永逸解决病毒性疾病之发生:其缺点是研发时程需很长,往往缓不济急。 海水鱼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一、淋巴囊肿病(LymphocytiC Disease) 1病因 病原为虹彩病毒科(lridovidae)之Lymphocystic virus;属DNA病毒、正二十面体,因寄生于鱼类细胞之细胞质内,病毒颗粒大小为130~300nm 。 2临床症状 全身性感染时,于头部、躯干、尾部、鲈部等之皮肤及鳍的外表可见小的乳
酪色样结节,属良性乳头瘤,直径约1mm,形状很像菜花,故有“菜花病”之称。内脏器官则可见于肠系膜(mesenteries)及腹膜(peritoneum)有结节出现。组织病理学镜检,可见细胞肿大,并且含有嗜碱性细胞质的包含体。 3传染途径 淋巴囊厦破裂时释出病毒,再经寄生虫或捕捞时,由表皮的损伤处或交配行为而感染,大部份的海水鱼都会感染,常见于石斑、银纹笛鲷、金目鲈、海鲡及海水观赏鱼等。 4处理对策 由于淋巴囊肿细胞或周围组织,轻微时对鱼糟本身的活力与行动并无影响,且不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一般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可补充综合维他命剂来增强其免疫力。但若严重时,往往会引起细菌性及寄生虫的二次感染,可以利用手或手术刀采物理性去除,再施予抑制细菌性病原的药剂治疗。 由于病毒可以水为媒介而传播,故如发现罹病鱼体时,宜捞除隔离,减少传播机会,并加强水质管理,维持良好养殖环境,并均衡营养喂食,以增强其免疫抵抗力。
畜牧导航:
养鱼资讯 养鱼技术 鱼价格行情 鱼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鱼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