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鱼养殖生物学
-----
斑鱼养殖生物学
石斑鱼形态特征 (以赤点石斑鱼为例) 背鳍Ⅺ16,臀鳍Ⅲ8,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91~101,14~15/36~40。体长为体高2.7~3.0倍,为头长2.5~2.7倍。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腹缘弧度均不大。头中等大,头长大于体高,头长为吻长4.2~5.3倍,为眼径5.3~6.0倍。眼中等大,靠近前端。眼间隔宽,微凸起。口中等大。前颌骨微能伸缩。上颌前端具小圆锥齿2或3个,其后有可倒性齿一丛,两侧外侧为稀疏小圆锥齿,内侧为绒毛齿带。下颌前端亦具小圆锥齿,两侧齿稀松不规则。犁骨齿细小呈丛状。腭骨齿呈绒毛带状。前鳃盖骨后锯齿不明显。第一鳃弓上鳃耙7~9±15~16。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接,背鳍鳍棘较强。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胸鳍宽大,圆形。腹鳍较小,位于胸鳍基下方。尾鳍圆形。活体身体布满赤色斑点。背鳍最后鳍棘下有一黑斑。石斑鱼生活习性及栖息环境条件 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 (warm water fishes),生长的适宜海水温度为22~30℃,以24~28℃最适。当水温降至20℃,食欲减退。当水温超过35℃,低于15℃时都无法忍耐。但浙江象山港海区赤点石斑鱼的适宜生活水温在8~30℃。石斑鱼是广盐性鱼类 (euryhaline fishes),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活,最适盐度为20‰~32‰。在淡水中的最长忍耐时间约15min,过长会出现
休克现象。石斑鱼是岛礁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喜欢栖居于
珊瑚礁、岩礁、多石砾的海区的洞穴之中。赤点石斑鱼喜栖息在光线较弱的区域,由于躲避、防御等主要原因,鱼礁模型对它们有明显的聚鱼效果,且聚鱼效果与模型的口径成正比。赤点石斑鱼因长期生活于洞穴之中,感受强光和颜色的视锥细胞在某种程度上退化,只能适应于弱光视觉,辨色力也差。在网箱养殖条件下,它们喜沉底或在网片折皱处隐蔽。如青石斑鱼、网纹 石斑鱼 [E.chlorostigma (Valenciennes)] 和云纹石斑鱼 [E.moara(Temminck et Schlegel)] 还有在海底掘洞穴居的习性。一尾2.2kg体重的云纹石斑鱼的洞穴,口宽可达60cm,深80cm。石斑鱼的体色一般随环境和健康状况而变化。光线弱时体色变深而黑,光线强时体色浅而亮。对环境不适应或病态时体色呈深暗色,有时还有黏膜状黏液覆盖。石斑鱼的栖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标志放流 (tagging) 重捕资料表明,不论在放流的当年或是第二年、第三年,均可在放流处附近不超过2n mile的海区里,重捕到带有标志的放流石斑鱼。实验发现,孔径0.5mm、孔距5.0cm的固定气泡幕对青石斑鱼有显著的阻拦作用,平均阻拦率可达到82.4%,且青石斑鱼对气泡幕无明显的适应现象。石斑鱼喜居于海水比较流畅的水域,但对海水溶解氧含量的要求并不高。在25℃水温下的耗氧率,赤点石斑鱼为3.48±0.12±0.12μg/g·min,青石斑鱼为2.20±0.40μg/g·min,巨石斑鱼为1.99±0.53μg/g·min,比黄斑篮子鱼 [Siganus oramin (Bloch et Schneider)] 的9.73± 0.53μg/g·min、勒氏笛鲷 [Lutjanus russelli (Bleeker)] 的5.93±0.21μg/g·min和真鲷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的4.65±0.81μg/g·min要低得多。石斑鱼食性 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 (carnivorous fishes),从幼体到成体,终生以动物性饲料 (animal food) 为食。研究了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认为,仔鱼开口后以双壳类 (bivalve) 的受精卵、担轮幼虫 (trochophora) 和面盘幼虫 (veliger) 为食,以后转为以轮虫 (rotifer)、枝角类 (cladocera) 和桡足类(copepoda) 为食,然后转为以桡足类、糠虾 (Mysis)、卤虫 (brine shrimp) 为食。幼鱼期开始过渡到以小鱼、小虾和头足类 (cephalopoda) 为食。石斑鱼食性凶猛,只要是动物性的食料,不论死活都为其所食。越是鲜活,越喜欢吃,且十分贪婪。在它们的食谱中有鱼、虾、
蟹、虾蛄、头足类、
海胆、海蛇尾、
藤壶等等,而且还能吞食同类,一尾体长32cm的石斑鱼胃内竟有一尾体长15.8cm的小石斑鱼。在个别的胃含物(stomach contents) 中还出现地瓜皮、
萝卜片、香烟蒂等。可见,石斑鱼在饥饿时对食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不过,如遇饲料不适口或新鲜度差时,则有吐弃口中食物的现象。对青石斑鱼的食性调查表明,食物种类可分属于腔肠动物 (coelenterate)、甲壳动物 (crustacean)、软体动物 (mollusc) 和鱼类 (fishes) 等四大生物类群。在食物重量组成中,蟹类占53.0%,虾类占10.2%,乌贼占21.2%,鱼类占7%,水螅、珊瑚虫、藤壶、螺、蛤等都在0.5%以下。青石斑鱼的摄食饱满系数 (胃含物重量占纯体重的%) 的平均值为5.13%,摄食周期 (feeding cycle) 在一年中出现二个高峰,5月份饱满系数 (condition coefficient) 高达12.91%,秋季出现第二个高峰,饱满系数达6.33%。石斑鱼的食物组成随体长增加有所变化。如青石斑鱼在体长31cm以下,其胃含物中鱼类和头足类在食物中重量比较小,31cm以上者鱼类和头足类则要超过10%。石斑鱼摄食时,还有大鱼驱赶小鱼和大鱼攻击小鱼的现象,所以饲养中应注意定期分筛。石斑鱼年龄和生长 对福建沿海赤点石斑鱼的研究表明,在底拖网 渔获物中的捕捞群体主要由0~8龄组9个世代所组成 (generation composition),年龄结构 (age structure) 比较复杂,体长在77~580mm,体重12.8~5 250g。它们的年龄组成: 1龄组占38.72%,2龄组占15.11%,3龄组占 15.53%,4龄组占10.97%,5龄组占7.04%,6龄组占9.94%,7龄组以上比重很小。它们的平均体长分别为: 135.2、208.2、260.4、300.4、334.9、371.2和≥412.0mm,平均体重分别为67.4、226.7、456.5、740.6、1 005.3、1 350.0和≥1 878.0g。平均体长 (L,mm) 与其对应的平均纯体重 (W,g) 或平均总体重 (W′,g) 的关系式(图1332)为:W=2.181×10-5L3.024(r=0.999 4), W′=2.116×10-5L3.037(r= 0.999 3)。香港赤点石斑鱼各年龄 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 =0.679 7×10-5L3.258。根据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生长率 (%,△L/L ,△W /W )、生长指标 [In(Lθ+1/Lθ)Lθ],可以将赤点石斑鱼的生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幼鱼增长阶段,0 ~Ⅲ龄组,性腺未成熟,生长最快,平均生长指标可高达49.43; 成鱼生长稳定阶段,Ⅲ~
Ⅶ龄组,性腺发育(gonad development),体长和体重增长相对稳定,生长指标平均稳定在35.77; 生长衰老阶段,Ⅶ龄组以上,生长已趋缓慢,生长指标低于
畜牧导航:
养鱼资讯 养鱼技术 鱼价格行情 鱼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鱼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