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呼吸困难,气管有罗音、
咳嗽、喷嚏、流鼻涕。母鸡产蛋量降低,出现较多的畸形蛋。本病在欧美和亚洲很多国家广泛传播。近年来,宁波各地鸡场普遍应用弱毒疫苗,使暴发流行有所减少。 ⒈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各地分离出来的病毒,在血清学反应和致病性上都可能有所不同。报道过的至少有10个血清型,大多数病毒株在56℃15分钟失去活力,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病毒不能抵抗一般消毒剂。 ⒉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但2日龄至3~4周龄的雏鸡多发,其他家禽均不感染。鸡舍卫生条件不良,过分拥挤以及营养缺乏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IB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以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通过被污染的蛋、饲料、饮水、用具等也可经消化道传染。鸡在耐过感染后有免疫力。病毒可经由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约5~7周之久。 ⒊临床症状。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18~36小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长。特征为无精打采、抑郁、喘息和罗音,病鸡突然出现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闰雏挤在一起取暖、流鼻涕、流泪、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息。随着病情发展,全身症状加重,常因气管下部的渗出液
积聚而窒息死亡,病程1~2周。日龄较大鸡最明显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一般不见分泌物。1~2周后,呼吸症状消失,出现生长迟缓,产蛋鸡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而且蛋白稀薄。肾型毒株,对肾有特殊亲嗜性,可引起肾炎和肠炎,出现急剧下痢,排白色水样粪或白色
淀粉糊样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
脱水、肌肉干燥、冠髯及皮肤发绀,病鸡死亡前伏地不起。发病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应激因素可引起本病的暴发,特别是疫苗接种应激可诱发本病。如由鸡败血霉形体病或大肠杆菌病并发本病,可造成严重的发病和死亡。 ⒋病理变化。本病并无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窦内有浆液必、卡他性或干
酪样渗出物,气囊壁增厚。产蛋母鸡的腹腔内可发现液状的卵黄物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肾脏受侵害时,可引起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结晶,整个肾脏表面有
石灰样物质弥漫沉着,呈雪花样花纹。泄殖腔周围常沾附白色粪便。 ⒌疫病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作病毒分离和鉴定等实验室检查。但本病在临床诊断上应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相区别。新城疫在雏鸡中有时可见神经症状,产蛋鸡群产蛋量下降比患该病时更严重。传染性则更为严重,且很少发生于雏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常见面部肿胀,这在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很少见到的。 ⒍防治措施。严格执行隔离、检疫、消毒等综合卫生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抗病力。同时配合疫苗进行人工免疫。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用鸡胚化弱毒疫苗,即雏鸡在4~5日龄时接种H120苗,1~1.5月龄时再强化免疫一次。种鸡在2~4月龄再接种H52苗,能有较强的免疫保护率。免疫方法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等。使用饮水免疫时,在饮水中加入0.75%的脱脂群众观点粉有助于免疫效果,可能试用。有慢性呼吸道病(霉形体病)等病存在的鸡群里接种本疫苗时常能激发这些霉形体病。多数地方现已广泛使用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活疫苗,有省时、省力、防止多次免疫干扰鸡群引起的应激,效果较好。但必须在非疫区和没有IB和ND 病史的鸡场内使用。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