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的疾病防治,—,禽痘
-----
禽痘是雉鸡的一种常见病毒病。传播较慢,以体表无羽毛部位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性皮肤病灶为特征(皮肤型),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增生病灶(
白喉型),也可能出现皮肤型和白喉型同时发生的混合型。 1.病原 禽痘病毒属痘病科禽痘病毒属,主要存在于皮肤和黏膜的瘢痕组织中,有时也扩散到血液和内脏。 痘病毒存在于病雉鸡脱落的皮屑以及粪便、喷嚏和
咳嗽等排泄物中。这些排泄物一旦接触健康雉鸡的皮肤或黏膜的损伤处,即可引起感染发病。 雉鸡的禽痘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最流行。禽痘的传染常由健康鸡与病鸡接触而引起。脱落的痘痂是病原散布的主要方式。此外,蚊子、体表寄生虫、野鸟等也可传播本病。在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以及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的情况下,可使病情加重。雏雉鸡比成雉鸡更易感,如并发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可造成大批死亡。 2.症状 可分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皮肤型:主要是在脸、耳、嘴角等无羽毛处开始出现高梁米粒大乃至
豌豆粒大的灰白色水泡,最后干燥结痂。结痂3—4周脱落,形成灰白色斑痕。如将结痂剥离掉,皮肤就会暴露出一个出血的病灶。此型病变一般较轻微,无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表现出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消瘦等全身症状,也可引起死亡。 白喉型:也可称为黏膜型。主要病症是在口腔、咽喉黏膜上,生成黄白色的小结节,继而结节增大融合成片,形成一层白色的伪膜,病雉鸡因而表现出呼吸困难、打呼噜等现象,食欲减退。随着病程的进展,病雉
鸡眼睛肿胀、流脓、失明。由于采食困难,迅速消瘦,精神萎靡,出现全身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 混合型:皮肤型和白喉型症状同时发生,死亡率可达50%左右。 3.病变 皮肤和黏膜的损害病变在临床症状部分已叙述,但口腔黏膜的病变有时可蔓延到气管、食道和肠道,剖检时可见肠黏膜有小的出血点。 4.治疗 对禽痘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对于皮肤型,可将皮肤上的结痂用镊子小心剥去,伤口涂擦2%碘酒或
龙胆紫。白喉型病雉鸡,可将其口腔和咽喉部的伪膜用小刀小心剥离掉,伤口涂擦碘
甘油(5%碘酒20毫升,加80毫升甘油配成)。对口腔撒
冰硼散,每天1次,能控制伪膜再生和创面扩大。剥下的伪膜、烂斑块不能随地乱丢,应收集焚烧,以免病毒传播。眼睛发生肿胀的病鸡可挤压其眼睛,挤出脓汁或豆渣样物质后用2%
硼酸水冲洗消毒,再滴入5%蛋
白银溶液。 5.预防 应用鸡痘疫苗接种,可有效地预防发病。鸡痘的弱毒疫苗安全有效,适用于初生雏雉鸡和不同年龄的雉鸡。一般采用针刺法,即用洁净的钢笔尖蘸取疫苗,刺种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如接种形成结痂,说明接种成功,如果刺种部位不见反应,必须重新刺种疫苗。疫苗稀释倍数应依年龄而定,1—15日龄稀释200倍,15—20日龄稀释100倍,2—4月龄稀释50倍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