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来牛养殖常见的传染病-口蹄疫
楼来牛口蹄痉俗称“口疮”“蹄癀”,是属于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会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肉牛的易感性最高。
以下介绍的是楼来牛疾病防治
这个病的特征是口腔粘膜和蹄部皮肤发生水疸性疹。本病传染性极强,许多国家有流行,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叉因人类亦可感染本病,所以在公共卫生上亦有重要意义。病原口蹄痉的病原体是微RNA病毒科鼻病毒属的口蹄疫痛毒,该病毒分为七个血清型,即最初发现于欧洲的0、A、C三型,以及以后发现于南非的SATl、SAT2、SAT3,发现于亚洲的亚洲l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动物感染后,只对本型病毒产生免疫力。病毒颗粒很小,直径约22微米,主要存在于水泡皮及其淋巴液中。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于全身组织和各种体液。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冻肉、饲料、水泡皮、唾液、血、尿和污水中能长期存活,高温、阳光和酸性的环境能使病毒很快失去毒力。常用的消毒药是1~2%氢氧化钠,10%石灰乳或2%福尔马林。流行病学家畜中以肉牛最易感,其次是猪和羊,野生动物如黄羊、鹿、野肉牛、野猪等都有易感性。
一般幼畜的易感性较成年畜为大。新流行地区的发病率可选100%,老痉区的发病率常在so%以上。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入易感肉牛的消化道、呼吸道或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发病。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污染的空气、草料、饮水以及饲养和运输工具,乌和风可从远方传播。本病流行猛烈,2~3天内即可波及全群,乃至一片地区,继而羊、猪发病。发病率很高,但病死率不到1~2%,冬季多发,夏季往往平稳。临床症状潜伏期平均为2~4天,最长可达1周左右。病肉牛体温40~41℃,精神萎顿、闭口、流涎。
1~2天后,在唇内面、齿眼、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水泡,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常挂口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不久水泡破渍,形成边缘不整的红色烂斑。稍后趾间及蹄冠皮肤表现热,肿、痛,继而发生水泡、烂斑,病肉牛跛行:水泡破溃,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如果蹄部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化脓坏死,则病程延长甚至蹄匣脱落。病肉牛乳头皮肤有时也出现水泡、烂斑,哺乳犊肉牛患病时,水泡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除口腔、蹄部的水泡和烂斑外,在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粘膜有时可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有黑棕色痂块。真霄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另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是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一般称为“虎斑心”。心脏松软,以煮过的肉。由于心肌纤维的变性、坏死、溶解,放出有毒分解产物而使病畜致死。诊断根据急性经过,呈流行性传播,主要侵害偶蹄兽和一般呈良性转归以及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可进行诊断,一般可以不做实验室检验。在进行诊断时,要考虑到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的特点,为了了解当地流行的口蹄疫病毒为何型,可采取病肉牛舌面水泡座或肉牛蹄部水泡皮或水泡液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迅速送有关单位作补体结合反应鉴定毒型,或送检病肉牛恢复期血清进行乳鼠中和试验或琼脂扩散试验鉴定毒型。确定毒型的重要性在于目前使用的口蹄疫苗是单价苗,如果毒型或疫苗型别不符,就不能收到预期的防疫效果。
口蹄痉的症状和病变易与传染性水泡性口炎、肉牛瘟、恶性卡他热以及各种口膜炎混淆,应注意区别诊断。预防在本病的常发区、受威胁区,对肉牛、羊、猪等易感动物坚持接种口蹄痉痘苗,做好主动防疫是至关重要的。肉牛、羊、骆驼接种A、O双价弱毒痘苗,猪接种强毒 灭活疫苗,或猪专用的0型弱毒苗,用法、用量参照说明书。值得注意的是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当地流行的病毒型相一致,否则不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郓流行。防治//www.lindalemus.com/shouyi/pig/jiage/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划定疫区,严格封锁,就地扑灭,严防蔓延。癌区内的肉牛、羊、猪进行检疫,病肉牛就地治疗。病畜内脏和污染物烧毁,病畜肉作无害化处理。自然死亡时一律烧毁。疫区周围和痉区内未感染的肉牛、羊、猪,应立即接种口蹄疫苗。污染的圈舍、饲槽、工具和粪便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最后一头病肉牛痊愈或死亡14天后,无新病例出现,经彻底消毒,报请上级批准后解除封锁。
总结:以上介绍的是楼来牛养殖技术,我们都知道口蹄疫是一类传染病,养殖户要注意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