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皮蝇蛆病(二)
皮蝇蛆病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的一种国际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这个病是由双翅目、皮蝇科、皮蝇属于幼虫寄生于牛体内而引起的。
以下介绍的是肉牛疾病防治
3.临床症状
在牛皮蝇流行季节及有日照的暖和日子,在牛皮蝇流行的严重地区,仔细观察就会有时可发现有追赶牛的成群牛皮蝇雌蝇围着牛只飞翔产卵,牛只很多表现往往高举尾巴,极度惊恐不安、振鼻、跳跃还有盲目地四处阔步奔跑,这个不但严重影响采食、休息、抓膘,还因且易造成牛只伤亡或流产;还有的常隐藏在掩蔽处或水坑中躲避蝇类,恐惧不安和不食,日久牛常变得消瘦。当牛皮蝇第一期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皮肤痛痒,精神不安,患部生痂;幼虫寄生在食道时,可引起浆膜发炎;当幼虫移行到牛背部皮下时,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最初可以摸到长圆形的硬结,过一段时间可以摸到瘤状肿,继而皮肤穿孔,局部感染后形成瘘管,损伤牛皮。严重感染时病牛消瘦,肉质降低,幼畜生长缓慢、贫血,母牛产乳量下降,役牛使役能力降低。偶有皮蝇幼虫钻入延脑或大脑脚,可引起神经症状,如后退、突然倒地、麻痹或晕厥等,重者可死亡。
4.病理变化
牛皮蝇第一期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皮疹,钻通点疼痛、发炎和一般渗出黄色血清,幼虫在深层组织内长期移行时造成移行各处组织的病理损伤;在移行期内可以在内脏表面和脊髓管内找到虫体;当幼虫移行蜕化为第三期幼虫,到背部可发生在尾根到肩胛部和从背中线向下距离两侧约三分之一处的范围内的皮下等处寄生时,幼虫被结缔组织包围,可引起皮下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发炎,由于第三期幼虫的皮下寄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肿状隆起和血肿或皮下蜂窝织炎的浸润,皮肤稍微隆起,变为粗糙而凹凸不平,包囊或肉瘤坚硬并明显地凸出于正常的皮肤之上,继而皮肤穿孔,出现0.1—0.2毫米的小孔,常继发细菌感染,化脓菌往往经皮孔侵入囊腔内引起化脓,在背部形成瘘管,瘘管常有脓液和浆液流出,直到成熟幼虫蹦出落地后,瘘管依靠肉芽组织而逐渐愈合,形//www.lindalemus.com/shouyi/pig/成结实的瘢痕组织;同时皮蝇幼虫在牛体内移行和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对血液和血管壁有损害作用,能阻止血液凝固,溶解蛋白质,因而使病畜呈现贫血和稀血症、患牛消瘦,肉的品质下降,幼畜生长缓慢,母畜泌乳量下降,役畜使役能力降低。在患牛椎管硬膜外的脂肪中由于牛皮蝇幼虫及其分泌物的存在而引起结缔组织分解、脂肪坏死和炎症,有时炎症蔓延到骨膜和骨,引起局部骨膜炎和骨髓炎,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可能受损害,在个别严重的病例,可能发生麻痹或其他神经障碍。
5.诊断
牛皮蝇传统诊断技术是成熟的三期幼虫出现于牛背部皮下时易于确诊。最初可在患畜的背部皮肤上可以摸到长圆形的结节隆起,不久﹙经1—1.5个月﹚可以摸到瘤状肿,瘤状肿中间皮肤上有一小孔与外界相通,以后便可看到通向结缔组织囊的瘘管道,周围堆集着干涸的脓痂,挤压并在其内找到牛皮蝇三期幼虫。此外,患畜尸体剖检时在皮下和脊椎管内分别可发现第三期和第一、二期幼虫。同时也可结合当地牛皮蝇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当地流行季节和病畜来源等,对本病很容易确诊,但对感染皮蝇幼虫,还未发育成三期幼虫的带虫牛不能采用常规方法确诊;这些方法费时又费力,很难大规模的进行,而且即使已获得调查数据,但为时已晚,在皮蝇的一个世代中对牛造成的危害已无法挽回。同时此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可造成对感染动物的漏检,尤其对感染强度低和隐性感染的患畜,这样将会导致低流行区的感染率在2~5年间又迅速回升。
目前已建立对牛皮蝇蛆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ELISA诊断方法。1970年,Boulard等用纹皮蝇一期幼虫体粗提的胶原蛋白作为抗原,应用被动血凝试验诊断牛皮蝇蛆病,从而建立了第一种用于诊断皮蝇蛆病的血清学方法。1977年,Boulard等用免疫电泳技术对人的牛皮蝇蛆病进行诊断,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少的假阴性。由于ELIS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 ELISA一直被作为皮蝇蛆病的诊断方法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疾病的诊断中应用。但是由于粗制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从而影响皮蝇蛆病的诊断、检测的高效率进行,为了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皮蝇蛆病的研究工作者不断探索纯化皮蝇抗原的方法以完善皮蝇蛆病的ELISA检测方法;1994年Martinez一Moreno将用培养纹皮蝇一期幼虫的方法获得的分泌抗原用于ELISA中,结果发现其优于虫体抗原。Boulard用ELISA和免疫印迹经过对阶段特异性抗原和交叉反应的筛选发现皮蝇科的胶原蛋白酶HyPederminc与羊狂蝇及胃蝇、蜂、肝片吸虫、捻转血矛线虫和边虫都没有交叉反应,证明HypederminC可作为诊断皮蝇蛆病的理想抗原。Webste将竞争性ELISA用于牛皮蝇蛆病的检测,证明在样品的非特异性较强时,这种方法可作为间接ELISA的辅助方法用于皮蝇蛆病的检测。casais在大肠杆菌体表达出重组的HyPoderminC并将其用于牛皮蝇蛆病的免疫诊断中,结果显示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8.2%和55%。此后,Panadero和Boldbaatar也应用重组的Hypoaermine分别进行皮蝇蛆病的ELISA和 Westemblotting检测试验中,并与天然的Hypodermin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组的和天然的HypederminC几乎具有一样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我国许多研究所都已研制成功牛皮蝇检测试剂盒,临床应用成效显著。
总结:以上介绍的是肉牛养殖技术,肉牛的皮蝇蛆病并不可怕,关键是养殖户要认真了解这个病,注意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