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得了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这个病传染性很强。
以下介绍的是奶牛疾病防治
本病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2~3天恢复正常,故称为暂时热,鉴于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导致大群发病,泌乳量减少,其中少数饮食欲废绝的长期瘫痪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1999年以来,作者就诊的病牛,整理了116例病列,其中成年牛69头,发病牛总数的59%;青年牛47头,占40%;经治疗痊愈96头,淘汰和死亡共20头,治愈率达82.7%,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侵害牛,其中奶牛、黄牛和水牛均易感,流行季节性强,见于多雨潮湿和蚊蝇较多的季节,同时周期性强,约3~4年大流行1次。病牛为传染源,处于高热期牛血液中含有病毒,人工静脉接种易感牛经过3~7日便可发病,自然条件下传染媒介为吸血昆虫,当吸血昆虫消失时该病流行即相应停止。
2 症状
病初恶寒颤栗,体温高达40~42℃,持续2~3天,精神沉郁,呼吸频率80次/min以上,脉搏快而弱,频率100~120次/min。眼结膜潮红、肿胀和流泪,鼻流清涕或黏稠分泌物,流涎。反刍停止,食欲减少,瘤胃蠕动极弱,步态不稳,呆立,有的表现肌肉疼痛、四肢僵硬、跛行和后躯敏感性降低。孕牛常发生流产和死胎。大多数为良性经过,少数出现全身皮下气肿,或于体温下降到正常后出现神经症状。高产牛和妊娠后期牛如果在36 h内不死于窒息,常常在10天内恢复正常。
3 病理变化
多数牛发生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气肿、肺充血和肺水肿,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前部发生黑红色的肝变区。肩淋巴结、踋淋巴结和肝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和出血。舌、骨骼肌、心内膜、心外膜及膀胱出血。皱胃、小肠和盲肠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有的牛由于肺气肿引起肺泡壁破裂,故在背、腰、肩和四肢等部位出现皮下气肿。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程短、良性经过、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以及高热期牛的白细胞数显著减少,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幼稚型杆状核细胞增多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分离病原,用已知血清作中和试验。
5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www.lindalemus.com/shouyi/,保持牛舍通风和清洁卫生,发现疫情后尽快封锁牛群(场),隔离治疗,加强护理,做好牛舍消毒,消灭蚊蝇以减少传染,尽早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5.1 解热镇痛 肌肉注射30%安乃近30 ml,1~2次/天。
5.2 为预防肺部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青霉素560万IU、链霉素300万μg;四环素500万IU加入葡萄糖盐水1 500 ml中静脉注射,2次/天。
5.3 局部治疗 对皮下气肿牛用3%盐酸普鲁卡因50 ml、氨苄青霉素600万IU和安痛定5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在患部周围分点皮下注射,2次/天。
5.4 根据病牛全身状况,采取强心、补液、解毒和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跛行和瘫痪牛可静脉注射水杨酸钠200 ml,以减轻疼痛和缓解症状;心脏衰弱者可静脉注射安钠咖40 ml、维生素C 50 ml和低分子右旋糖酐1 000 ml。
5.5 卧地不起、头颈侧弯者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1 500 ml、5%溴化钙200 ml和维生素B150 ml;后躯僵硬或后肢麻痹者肌肉注射夏天无40 ml,2次/天。
5.6 病情好转、有饮食欲者,及时调理胃肠道功能,灌服曲麦消食散400 g(由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兽医院研制)、小苏打粉60 g。
5.7 中药 羌活、黄芩、防风、柴胡、陈皮、川牛膝、枳壳各50 g,桔梗、薄荷、川芎、知母、车前子、桂枝各30 g,甘草20 g,水煎灌服。热盛者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跛行明显者,加木瓜、防己、独活。
5.8 经常保持牛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牛舍地面、饲槽要定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依据流行热病毒由蚊蝇传播的特点,可每周2次用5%敌百虫溶液喷洒牛舍和周围排粪沟,以杀灭蚊蝇、切断病毒传染途径。同时在预测可能有该病流行以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结晶紫乙烯二醇疫苗15 ml,间隔5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达半年;或者1次皮下注射YHL冻干疫苗3 ml,间隔1月时间再注射3 ml。
5.9 由于病牛呼吸迫促,故在灌药之前1h最好皮下注射氨茶碱1.5~2.0 g,暂时缓解喘气症状,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5.10 护理方面给予适口性好的青绿多汁饲料,对瘫痪牛要经常翻身,防止发生褥疮引起败血症,若能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病死率在2%以下。
总结:以上介绍的是奶牛养殖技术,我们知道奶牛流行热传播很快,所以养殖一定要注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