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山羊养殖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极易感染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病。//www.lindalemus.com/shouyi/ji/guanli/所以,在饲养波尔山羊时我们应加强管理,精心饲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常见寄生虫病,确保波尔山羊健康发育。
波尔山羊养殖时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
一、波尔山羊养殖时要防治脑多头蚴病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的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波尔山羊等的脑或脊髓内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危害波尔山羊羔羊的重要寄生虫病。全多呈地方性流行病,并可引起波尔山羊大批死亡。
1、波尔山羊脑多头蚴病病原:
脑多头蚴为乳白色半透明囊泡,圆形或卵圆形,豌豆大到鸡蛋大,囊壁上有集成簇的许多原头蚴,大约100~250个,囊内充满液体。波尔山羊吞食多头带绦虫虫卵而受感染,六钩蚴钻入肠粘膜,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为多头蚴。狗吞食了含多头蚴的羊脑或脊髓,多头蚴吸附于肠壁上经41~73天发育为成熟绦虫。
2、波尔山羊脑多头蚴病流行特点:牧区或非牧区,只要有养狗习惯,波尔山羊均可能感染,且一年四季都有感染的可能。
3、波尔山羊脑多头蚴病症状与病变:感染后1~3周呈现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严重者常引起死亡,耐过动物症状消失而呈健康状态。感染2~7个月出现典型症状,呈现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虫体寄生在一侧脑半球表面时,头倾向患侧,并以患侧做圆圈运动,对侧眼失明。虫体寄生在脑前部时,头低垂抵于胸前或高举前肢步行或猛冲向前,遇障碍物后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寄生在小脑时,知觉过敏,易惊恐,步态蹒跚,平衡失调,痉挛等。虫体寄生在腰部脊髓时,后躯及盆腔脏器麻痹,最后死于高度消瘦或重要神经中枢受害。
前期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后期可见囊体或在表面、或嵌入脑组织中。寄生部位的头骨变薄、松软和皮肤隆起。
4、波尔山羊脑多头蚴病诊断:在流行区,根据其特殊的症状、病史做出初步判断。剖检病畜查虫体确诊。
5、波尔山羊脑多头蚴病防治:施行手术摘除,但脑后部及深部寄生者则较困难。近年来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6、波尔山羊脑多头蚴病预防:预防本病应对牧羊狗定期驱虫,排出的狗粪和虫体应深埋。对野狗、狼等终宿主应予以捕杀,防止狗吃到含脑多头蚴的羊、牛等的脑或脊髓。
二、波尔山羊养殖时要防治血矛线虫病
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波尔山羊等反刍兽的真胃、小肠内引起的,病原体致病力强,也常和其它毛圆科线虫混合感染。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波尔山羊群感染率可达70%~80%以上。
1、波尔山羊血矛线虫病病原:捻转血矛线虫呈毛发状,淡红色,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角质背矛,雄虫长15~19毫米,交合伞发达,背肋呈“人”字形。雌虫长27~30毫米,眼观可见红白线条相间,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明显的阴门盖。虫卵无色,壳薄,大小为(75~95)×(40~50)微米,内含16~32个胚细胞。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孵出幼虫经蜕皮发育到带鞘的感染性幼虫,羊随吃草和饮水吞食感染性幼虫而感染,经3~4周发育为成虫。
2、波尔山羊血矛线虫病流行特点:流行季节多在夏末和早秋。低湿牧地易传播此病,在早晚放牧吃露水草或雨后的阴天放牧,更易感染。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现象。
3、波尔山羊血矛线虫病症状与病变:急性型比较少见,以肥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死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一般呈亚急性经过,表现显著贫血,眼结膜苍白,下颔和下腹部水肿,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顿,放牧离群,严重的卧地不起,常有大便秘结,或下痢与便秘交替。病程一般为2~4个月,陷于恶病质而死亡,不死亡者转为慢性,病程长达一年左右。剖检可见胸腔及心包有积水,真胃粘膜水肿,有小创伤和溃疡,大量虫体绞结成一粘液状团块,小肠粘膜卡他性炎症。
4、波尔山羊血矛线虫病诊断:羊群中出现上述症状轻重不同的患者,便可怀疑本病,但确诊须经粪便检查虫卵,并进一步做粪便培养检查具有特征的感染性幼虫,或对流行羊群,捕杀剖检严重病畜检出虫体。
5、波尔山羊血矛线虫病防治: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两硫咪唑,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左咪唑每公斤体重6~8毫克;噻苯唑每公斤体重30~70毫克,一次口服;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
6、波尔山羊血矛线虫病预防:采取定期预防性驱虫,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冬季驱杀粘膜内休眠的幼虫,以消除春季排卵高潮,转换放牧场地应进行驱虫。不在低湿牧地放牧,夏季避免吃露水草。注意饮水卫生,妥善处理粪便。
总结:
以上介绍的就是波尔山羊养殖过程中要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常见寄生虫病。另外,还应加强山羊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知识,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