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
口蹄疫的防治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猪口蹄疫病(FMD)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的一类烈性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所有易感动物中,猪对该病很敏感。这几年由于其它疾病的困扰,猪场对此病较以往有所轻视,鉴于我国疾病流行的规律,未来很有可能会有全国爆发口蹄疫的情形。规模猪场对本病的防制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一、现阶段规模猪场中口蹄疫病的流行特点1. 以零星多呈点散发出现;2. 多以育肥大猪先发生,产房仔猪发病很少,经产母猪不表现症状,后备种猪发病明显;3. 偶有全场爆发,对未注射疫苗的猪场,则呈剧烈爆发之势,且症状非常明显;4.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在冬季和早春大面积流行,以后随温度上升逐渐减少。然而,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看,该病并无明显的季节性。二、口蹄疫病毒的传播途径猪感染本病的门户是消化道、呼吸道和外伤。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空气或污染尘埃远距离地使猪群感染,也可通过消化道、 猪只间的直接接触以及人员驱赶发病猪只走动等途径传播,有时也可因受外伤而感染发病。其中,气源性的感染是猪场猪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人们认为被感染猪群的第一个病例很可能是由气源性感染所致,以后的感染可通过口腔或其他途径传播。潜伏期内场内一旦有猪感染口蹄疫,多在24小时至临床症状出现前长达8天的出现高病
毒血症,大量向外排毒,使同群猪甚至整栋猪舍的猪发病,排毒持续期大多在4-5天以上。规模猪场在冬春季节发生口蹄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气温低,利于口蹄疫病毒生存,再者就是猪舍因保暖又常常处于封闭状态通风不畅,低温应激、呼吸道病频发、猪只临床亚健康状态,多因子叠加致使猪只的免疫力低下。这两方面决定了气源性感染和接触传播可能是规模猪舍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三、口蹄疫病原的特性1.口蹄疫病原的多型性口蹄疫病毒属于单股RNA病毒,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性,有7个无交互免疫性的血清型,即A、O、C、南非I、南非Ⅱ、南非Ⅲ和亚洲Ⅰ型,每一血清型又分若干不同数目的亚型(亚型有65个),以O型分布和流行最广。2. 对外界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口蹄疫病毒是无囊膜病毒(裸病毒),对温度、酸碱度、光辐射及干燥等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3. 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猪的排毒量很大,24小时自呼出气体可向外排出大量病毒。其中病猪口、蹄部水疱排毒量最大。据测算,1克蹄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四、控制措施:1. 免疫预防为主1.1 群体免疫原则,群体免疫是指个别猪只注射了免疫不管用,要全群都注射。这个注射那个不注射就会留下免疫低峰,就是检验抗体水平也是需要群体的。 1.2 免疫连续原则,很多猪场冬春两季注射夏秋季不注射,就不能使免疫记忆细胞产生累加反应,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这一点从很多场里经产母猪一般不发生口蹄疫,而育肥大猪首先发病就是因为母猪逐年免疫而多数场保育猪后再不免疫有关。1.3免疫程序:? 种猪:每年进行4次全群免疫(普防,配种21天以内和临产21天以内的母猪不免疫,3—4周后补注;公猪分为两批次,间隔2—3周,避免疫苗对精液品质影响);最好采用后海穴注射。? 仔猪与育肥猪:40—50日龄首免,4周后次免,120日龄进行3免。1.4 疫苗的选择:目前在我国猪口蹄疫病流行的主要是O型,各亚型之间都有一定的交叉保护率,免疫效果主要和免疫强度呈正相关。合成肽疫苗注射后较普通浓缩灭活疫苗副反应轻微。2. 发病场控制措施2.1 病猪隔离:种猪和育肥猪原圈舍隔离,避免在场内赶动,以免病毒扩散;仔猪可用纸箱或编织袋装入,转入隔离舍,原猪栏用5%火碱或火
焰消毒。2.2 加强卫生消毒: 每天外环境进行喷雾消毒,走道撒上生
石灰。舍内用醋精(每100平方米1000毫升)或0.5%
过氧乙酸(每100平方米2000毫升)带猪熏蒸消毒------放到圈内置于火炉上。2.3 紧急接种:在严格消毒和封场并保证未发病猪舍在两周内不感染的情况下,可对受严重威胁猪群紧急接种疫苗,间隔15天加强免疫1次,但是对发病猪群不得采用紧急接种措施。2.4 控制继发感染:a、可应用高免血清或康复猪的血清给仔猪或种猪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2毫升静脉或肌肉注射,能减轻临床症状。b、全群饮水或饲料添加抗生素。 2.4 护理:2%
碘酊涂擦母猪乳房,再外用
红霉素软膏,用于腐蹄和母猪乳房糜烂治疗。病猪栏里铺上
稻草(切碎)或谷壳约两寸厚,保持栏内温暖干燥。治疗口蹄疫病猪的关键是隔离、消毒、温暖、干燥,不移动病猪,不打针。
-----
重在管理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