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仔猪多发的消化道病有哪些?
-----
1、轮状病毒感染。 该病多发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50%。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发病初期常在吃食后
呕吐,排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灰褐色粪便,常因
脱水而在3-7天内死亡。剖检可见喂内充满凝乳,黏膜脱落,有的病猪小肠黏膜充血或出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和预防疫苗。在流行地区,新生仔猪及早吃到
初乳,以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 2、猪流行性
腹泻。 病原为冠状病毒,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病初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排水样、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有酸臭味,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食后易呕吐,排粥状或水样稀便,剖检小肠肠管膨满,充满黄色内容物,肠壁变薄,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3、猪传染性胃肠炎。 各龄猪均易感,以冬末或早春的2周龄以下仔猪多发,传播速度很快,且具有较高死亡率。仔猪哺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水样黄色或灰白色粪便。断奶以后的猪症状轻微,仅表现减食、腹泻,个别猪食后呕吐,但死亡率较低。肥猪、母猪症状较轻,表现为食欲不振,个别有呕吐、水样腹泻症状,一般5-8天后腹泻停止,病猪恢复健康。剖检可见胃底部、肠道黏膜有明显的卡他性炎症,肠系膜血管充血;有的患病仔猪会并发
肺炎。 4、
猪大肠杆菌病。 主要包括仔猪黄痢、白痢和仔猪
水肿病。黄痢可发生于出生7日内的仔猪,1-3日龄多见,有的仔猪在生后12小时或3天内突然发病死亡,发病猪的主要症状是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块,吃奶减少或不吃,脱水,眼球下陷,迅速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在一两天内死亡。白痢多发于 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猪粪便呈乳白色、淡黄绿色或灰白色,腥臭,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加重、呼吸加快,走路不稳,5-6天死亡;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糨糊或油膏状,乳白色或灰色,粘腻;小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猪水肿病多见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断奶仔猪,病猪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5、猪密螺旋体病(猪
痢疾或
猪血痢) 本病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7-12周龄的幼猪多发。其特征为大肠黏膜性出血、下痢及坏死性炎症。一般
消毒药物都可杀死此病原体。病猪初期体温可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黏液及黏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后期
营养不良脱水死亡。剖检可见在大肠部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壁肿胀、增厚,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呈暗红色;有的出现坏死性炎症,附有干
酪样假膜。临床诊断一般采新鲜粪便,涂片,用结晶紫染色,镜检,每个视野可见到5个以上细长弯曲、两端尖锐的密螺旋体。如暗视野镜检新鲜病粪,可见活泼运动的大型螺旋体。 6、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
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 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初生仔猪易患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排红色粪便。主要发生在 1-3日龄的初生仔猪,急性发病时不显症状,不拉稀,只是突然不吃奶,很快便死亡。慢性发病则表现为吃奶减少,精神不振,离群,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下痢,排红色液状血便,腥臭其中混有坏死组织的碎片及小气泡,有些猪粪便灰黄色,体温一般在40℃左右,死亡率50%-100%。有些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可见小肠有深红色或黑紫色病变,肠腔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和气泡,肠黏膜潮红、肿胀出血。重者有灰黄色麸皮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临床上一般将肠内容物涂片、镜检,若查出革兰氏阳性梭菌,即可确诊。 7、猪伪
狂犬病 本病潜伏期一般3-5天,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到41℃-41.5℃,精神沉郁,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最常见的是间歇性
抽搐、
癫痫发作、角弓反张、
盲目行走或转圈、呆立不动。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几乎100%死亡,发病仔猪耐过后往往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20日龄以上的仔猪到断奶后小猪症状轻微,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短促,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
-----
仔猪黄白痢,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
-----
腹泻,,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