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理变化与诊断治疗
-----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
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
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病原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
腹泻病毒有高度同源性,存在交叉反应。猪瘟病毒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保持3 周仍有感染力,78 ℃ 1 小时才能杀死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冷冻
猪肉中的病毒可持续存活数月。腌制或薰制病猪肉中的病毒可存活6 个月以上。当病
猪血液、尸体等发生腐败时,病毒2 一3 天即可死亡,在骨髓中也仅能存活巧天。因此,猪场应将粪尿及被污染的土壤,堆积发酵数日,以杀灭其中的猪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对
消毒药的抵抗力强。常用消毒药来苏水、
石灰、石炭酸对血液和尿中的病毒杀灭效果差。最有效的消毒药是2 % 的氢氧化钠(火碱)热溶液,或20 %一30 %热草木灰水,或5 %一10 %的漂
白粉液,在1 小时内即可杀死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和
野猪。任何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免疫母猪所生 仔猪 ,因哺乳可获得一定的被动免疫保护力,对该病有一定的短期抵抗力。本病四季均可发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有的康复猪可终身排毒,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猪分泌物(唾液、汗液、泪液、鼻液等)和排泄物(尿、粪等)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生殖道、眼
结膜及皮肤创口感染,人、动物、飞禽、昆虫等都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病毒还能通过胎盘侵害胎儿,造成死胎,并在分娩时排出大量病毒。症状猪瘟的潜伏期为2 一21 天,一般为5 一7 天,依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5 种。1 、最急性多见于新疫区发病初期。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未死亡猪可见体温升至41 ℃ 以上,食欲减少,呼吸促迫,眼、鼻勃膜充血,极度衰弱。1 一2 天死亡。2 .急性体温高达40 . 5 一42 ℃ ,食少或废绝,精神沉郁,弓背寒颤,喜钻草堆,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见眼结膜小出血点。鼻盘干燥,鼻勃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病初
便秘,粪便发黑,如算盘珠子。后期腹泻,恶臭,粪带豁液或血。在病猪鼻端、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皮薄毛稀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炎,用手挤压,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口腔勃膜不洁、苍白或发给,唇内面、齿眼、口角等处有出血斑点。仔猪发病时伴有神经症状,受外界刺激时尖叫、倒地、痉挛。在急性病程中,体温上升时血细胞数明显减少,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显著减少。病程1 一3 周,死亡率可达60 %一80 %。3 .慢性症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猪明显消瘦贫血,全身衰弱,精神委顿,低头垂尾,步态不稳。有的皮肤有
紫斑或坏死痴。病程持续1 月以上,最终死亡。4 .非典型性病猪生后感染弱毒株或先天感染猪瘟毒株所致。病势缓和,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先天感染猪瘟病毒时,母猪表现为
流产,胎儿木乃伊化、畸形、死产、弱仔或产出部分外表健康的带毒猪。这类外表健康的仔猪,生后几个月内表现正常,随后可见轻度厌食、沉郁、结膜炎、皮炎、腹泻、共济失调、后躯麻痹,最终死亡。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的病变,有的可见浆膜、勃膜和部分器官组织出血现象。急性猪瘟呈典型的败血症病变。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弥漫性或周边出血,呈大
理石样。肾色比较淡而不肿大,皮质散在或密集小出血点(
雀斑肾),肾盂、肾乳头出血。脾不肿大,有小丘状出血及边缘暗红色梗死。喉头勃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膀肤勃膜等全身器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病程稍长的病例,
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勃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病灶呈圆形纽扣状溃疡,有时还可见到纤维素性
肺炎的变化。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致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和畸形。胎儿发育不良,头、四肢变形,胸腺萎缩。诊断本病应根据
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血相化验结果,综合判断。确诊需实验室诊断,可取脾、‘肾、淋巴结等进行抗体监测或动物接种试验。防制除猪瘟血清外,本病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从预防人手,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猪肉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猪肉制品,以防引进猪瘟。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猪瘟免疫程序,全面及时地接种疫苗。一旦发生本病,应予以淘汰或扑杀,并对猪场彻底消毒。并对其他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
便秘,发现交替出现,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皮薄毛稀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
-----
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