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疫苗治疗猪瘟的探讨
-----
猪瘟因其危害严重,死亡率高而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临床上因其各种原因导致猪瘟时有发生,亚临床感染屡见不鲜,而其临床表现不一,病理变化差异明显,常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现象出现。在基层因其诊断水平、实验设施所限而导致误诊,延误防控时间,造成大面积流行。在确诊后控制扑灭猪瘟的办法大多数采取的是紧急免疫接种、扑杀病猪、紧急清栏消毒等技术措施,而在运用猪瘟疫苗治疗猪瘟病例中虽然已有报道,但很少大面积应用,且其实际效果众说纷纭。因此,在近几年猪瘟防控中,笔者对数千例猪瘟病猪进行了探索性治疗,现列举其中三例以供商榷。 1 临床病例 杨XX,2005年11月存栏150头架子猪,发病130头,已死亡3头。临床表现消瘦,下痢,站立不稳,饮食欲时好时坏,眼
结膜发绀,眼眵增多,T=40.7℃,P=80次/min,皮肤淤血或出血。半月前接种过猪瘟疫苗,且接种时已有部分猪发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肺萎缩、出血;肾皮质部点状出血;皮下出血;膀胱粘膜点状出血;脾出血、梗死;心肌软弱;全身淋巴结
水肿、出血;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周边出血;
盲肠、回肠有大小不一的纽扣状溃疡;
胃溃疡;其它脏器无变化。 叶XX,饲有生猪191头,发病68头,发病前4日做过4ml/头的猪瘟疫苗。临床表现:全身点状出血,双耳兰紫;体温升高;心跳加快;皮下出血;肾淤血或出血或贫血;肺出血或水肿或萎缩;脾出血梗死;空肠、回肠出血或溃疡;膀胱粘膜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或出血,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肾门淋巴结周边出血、水肿。其它器官、组织正常。 望XX,2005年9月初从外地购进仔猪230头,途中死亡3头,余227头中有17头发病。免疫过猪瘟疫苗。体温40.5℃,双耳发红,皮肤点状出血;眼结膜充血、水肿;下痢普遍;气管、肾充血,肾尿酸盐沉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脾淤血,边缘出血性梗死;回肠、盲肠粘膜溃疡。 2 救治方法 在经过实验室(ELISA)确诊后,采取下列措施: 隔离所有病猪,专人饲养管理。 一日一次清栏消毒,且交替使用化学药物。 死亡病猪一律深埋处理。 禁止与外界接触,包括人员、车辆等的流动、转移。废弃物一律无害化处理。 有临床症状的病猪采取猪瘟活疫苗肌肉注射。注射时严格执行“一猪一针头,一猪一消毒”的要求。剂量为50kg以下5~10头份/头,50kg~100kg10~15头份/头,100kg以上20~30头份/头。注射后,加强饲养管理,每日1次清栏消毒,不得采用任何药物(包括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治疗,特别是
地塞米松类药物。 同栏、同群健康猪采取紧急免疫接种办法,猪瘟活疫苗4~5头份/头。 3 作用机理 有资料报道,大剂量的使用疫苗可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IFN),干扰素系统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个防御系统。干扰素是机体自我稳定的产物,具有抗病毒、抗
肿瘤、免疫调节的作用,其机体产生干扰素的量与病毒感染量有很大关系。大剂量的猪瘟疫苗能迅速导致IFN的产生和释放,同时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死亡、崩解,IFN也随之释放。IFN分子向附近扩散,并随血液循环至全身。IFN与周围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活化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促使cAMP形成。cAMP的增多,激活细胞内抗病毒作用机制,产生一组抗病毒物质,迅速使病毒死亡。 也有资料报道是干扰素与补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理值得探讨。 4 小结 在猪瘟单一感染的条件下,及时早期确诊,尽快使用猪瘟疫苗救治,其治疗康复率达93%。病例 处置数 康复数 治愈率% 1 130 110 84.6 2 68 66 97.1 3 17 17 100 合计 215 193 93.6凡使用了猪瘟疫苗救治,又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后,疗效较差,很难恢复健康,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健康猪紧急免疫接种后,可能有一些病猪出现病理症状,仍然可以当作猪瘟病猪进行再处置。上述3例共处置:363头,仅3头发生猪瘟疫情。 在感染猪瘟后又继发或混合感染其它疾病时,用猪瘟疫苗进行处置,效果不佳,呈亚健康状态或死亡。 经猪瘟疫苗处置后恢复健康的猪群,30天后监测其抗体平均水平为4log2(间接血凝),其是否发生中和反应值得探讨,是否带毒也值得探究。 妊娠母猪在感染期间同样采取上述措施,所产仔猪虽能健康成长,而是否带毒值得探讨。 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好,猪群体质好,整齐度高,病程短(一星期内),无其它疾病时,处置后7~15天可以见到效果,恢复较快。
-----
紧急接种疫苗
-----
打疫苗,,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