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控
-----
猪病毒性的危害让所有养猪人谈猪色变,业内专家也想尽一切办法对其进行控制,因为一旦对病毒性疾病的防范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病毒和病毒、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蓝耳病。下面我们就对蓝耳病进行一下详细的解析,以便找到一个最佳的防治方法。一、流行形式与特点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
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6周龄开始发病,8-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
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
狂犬病或
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
猪肺疫、
气喘病、传染性胸膜
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
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
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二、防治措施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1、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2、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3、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一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3周免疫一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
转移因子0.25毫升,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的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1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4、使用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保健。大部分养殖户都使用了疫苗进行防疫,但还是不能达到100%的保护作用,关键就是猪的非特异免疫力低下,要想对猪进行更为有效的防治,就必须使用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保健,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各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几率。5、加强日常管理和卫生消毒措施。日常管理至关重要,养殖经营者一定要通风、保温、消毒等各方面,特别是消毒,每周必须进行2-3次带猪消毒或饮水,使用2种以上不同成份的消毒液交替使用活菌剂进行消毒,按1:500进行稀释喷雾或饮水,疾病流行期间按1:250进行稀释使用。为防止消毒带来的应激,必须将稀释后消毒液温度加温水调到和猪体温大致相当。6、发病时的措施:一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同时进行严格消毒,每天1-2次,并使用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进行控制,建议使用抗病毒西药配合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
-----
做好免疫
-----
做好防疫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