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传播方式分析与防治
-----
目前PRR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猪蓝耳病病毒(PPRSV)为不分节的单股正链
核糖核酸(RNA)病毒,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在宿主体外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70℃~20℃条件下存活时间超过4个月,4℃30天、21℃6天、37℃24小时、56℃20分钟病毒将失去活性。PRRSV在pH6.5~7.5范围内可稳定存活,而在pH小于6.0或大于7.65时感染力下降。去污剂对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很有效,脂溶剂如氯仿和醚类对破坏病毒囊膜从而使病毒无法复制方面尤为有效。 PRRSV唯一的易感动物为猪,且不分大小性别均易感,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子猪最易感,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饲养密度过大等是本病的诱因。PRRSV作为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分离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广泛变异,在猪体内持续感染过程中会出现病毒亚种或亚群。通过序列分析显示,美洲型毒株间的变异明显大于欧洲型毒株间的变异。 在临床表现上,PRRS的暴发主要引起猪繁殖机能障碍(妊娠后期
流产、
早产、死产、木乃伊胎、新生子猪死亡等)、子猪断奶后
肺炎、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和死亡率升高,其次是呼吸系统症状。同时,PRRSV发病的剧烈程度因猪只的饲养状况、机体免疫状况、毒株毒力的强弱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感染PRRSV弱毒株或LV的猪发生短暂的
发热、呼吸困难、呼吸促迫,而感染强毒株的猪则呼吸费力、发热、
嗜睡和食欲减退。易感猪感染PRRSV强毒株会引起长期的病
毒血症,临床症状急剧加重,死亡率升高,且动物组织和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与感染弱毒株或细胞适应株相比也明显增高。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动物年龄、细菌的混合感染也能影响病毒的复制和临床病症。幼龄动物(4周龄~8周龄)比成年动物(16周龄~24周龄)发生病毒血症的时间更长,排泄率和巨噬细胞复制率更高。此外,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菌、
猪肺炎支原体等可以增加PRRSV诱发的肺炎和肺部病变的持续性和严重性。而且,PRRSV的感染可以增强猪对2型猪链球菌和猪
霍乱沙门氏菌的易感性。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直接传播途径。PRRSV直接传播途径主要为病猪的直接接触及通过交配进行。各种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血液、精液、唾液、粪便、乳汁、
初乳和呼出气体等均可存有PRRSV。 持续性感染是PRRS
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感染猪的血清、淋巴结、脾脏、
肺脏等组织后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并不断向外排毒。如果营养、管理、卫生较好,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呈现持续性感染。如果某一条件突变,加之有呼吸道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
支原体肺炎、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猪伪
狂犬病毒、链球菌)合并或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则发生明显的呼吸疾病综合征,并呈现高死亡率。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病毒逃离机体免疫监视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间接传播途径有: 污染物传播。猪场工作人员的衣物、鞋、用品及场外购进的货品、饲料等污染病毒后可将病毒携带到猪场引起猪感染。不安全注射也被认为是猪群内传播病毒的一个间接途径,因此要加强注射的安全管理。针对这种传播途径,猪场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从疫区购买饲料及其他产品;在疫苗注射过程中要保证一猪一针,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进入猪场前用生
石灰消毒鞋底,不将污染品带进猪场,本场兽医不在其他猪场出诊等。 运载工具传播。运载工具携带病毒进行传播也被认为是PRRSV一条可能的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研究证实,感染PRRSV的蚊子和家蝇等昆虫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健康猪。以及鸟类和其他非猪哺乳动物的传播。
-----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传染源。做好疫苗接种
-----
接触,空气都可以传播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