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内蓝耳病检测和的净化方法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从单个猪群(尤其是种猪群)中净化/ 清除(elimination/eradication )蓝耳病病毒是完全可能的,常用的方式是检测/淘汰法(Test & Removal method)(Dee et al, 2000)。在进行该方法之前,所有的经产母猪至少封闭4 个月,此阶段不引进任何后备猪,后备猪在场外饲养2~4 个月。对那些没有进行场外饲养的农场,要结合保育猪和生长-育成猪的清群计划。当经产母猪群的抗体阳性率≦15% 时,所有的经产母猪须全部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是用Elisa 和PCR 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检测/淘汰程序如表1。表1 猪场蓝耳病检测/淘汰程序ELISAPCR猪群状态采取措施++感染淘汰+-感染/曾经感染淘汰-+感染淘汰--没有感染保留为了使整个猪群能够尽快施行净化策略,采用全群疫苗接种的方法以取得一致的免疫水平也是值得考虑的方式之一,因为接种疫苗后,蓝耳病病毒将找不到可以寄生的宿主。一个蓝耳病阳性的,经过接种疫苗的,稳定的母猪群,也是产生蓝耳病病毒阴性猪群的良好来源。研究发现,这些母猪的后代在离场饲养的时候,其中的母源抗体(maternal PRRS titers) 会在经过4 个星期左右后消失。保育结束以后,这些后代猪群将成为蓝耳病阴性猪群。而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不稳定的母猪群的后代在进入保育猪群后是携带蓝耳病病毒的,不能产生阴性猪群。所以,一个稳定的母猪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猪群中蓝耳病病毒净化以后,整个猪群将成为更加易感(nave herd) 的猪群,通过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途径,蓝耳病还有可能会卷土重来。一个完全清群(depopulation) 的猪场,可以引进蓝耳病阴性的猪群来进行建群(repopulation), 但发现经过引进后备猪或精液一段时间以后,病毒还是回来了。那么引进完全阴性的后备猪又怎么样呢?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但由于蓝耳病病毒的自然属性,很多经产母猪是病毒的持续释放者,实验证实,于感染213 d后还是可以在经产母猪的扁
桃体内发现蓝耳病病毒(Bierk et al,2000)。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兽医科学家认为,引起蓝耳病病毒的循环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不断引进新的猪群(尤其是易感猪群)。研究还发现,无论是蓝耳病病毒阳性的猪群,还是蓝耳病病毒阴性的猪群,只要都是在进行闭群饲养(Close Herd TM System) 时,两者之间并无差异,甚至阳性猪群的某些生产性能还高于阴性猪群,如高的配种率、高的母猪年产活仔数,低的弱仔数等。这一事实也是值得生产实践的借鉴的。总之,在养猪业中,由于人类对猪只生长干预得越来越多,我们实际上是在培养对疾病越来越易感的猪只。比如,在采用高床饲养的过程中,该程序在开始实施时的断奶猪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生长和健康优势,但经过三、四个代次以后,后备母猪体内的抗体种类和相应的免疫记忆细胞的种类越来越少,仔猪所获得的母源抗体和其他因子的种类也随之下降,断奶后的问题却接踵而至。蓝耳病阴性的猪群就象高床的使用一样给我们带来的也只能是更加易感的猪只。[专家评说]:我们必须承认,疫苗在保护动物和保护人类方面永远是起着积极作用的,这一点无庸质疑。但在当前的养猪行业内,存在着一股潮流,疫苗、血清和药物铺天盖地,这些东西好象成了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的灵丹妙药,养殖场简直成了猪的医院,整个养猪行业被各种各样的疫苗、血清和药物包围着,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长期使用抗生素,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有识之士早以为此振臂高呼。那么长期大量使用疫苗的后果又会是什么呢?动物机体和病原体会不会同样产生“耐苗性”或者“抗苗性”呢?细菌和病毒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巧妙改装,最终还是成为威胁目前养猪业的强者。例如,猪瘟疫苗的不规范使用已经造成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我们必须记住: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一样,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暂时控制疾病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不是养猪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使用疫苗时,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既不能“麻痹大意”, 也不能“谈虎色变”,“ 因噎废食”,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还要因猪( 群) 制宜。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