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是如何凝固的?
-----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目前认为有23种之多,这些因子在血液中均以非活化的形式存在,一旦血管或组织受损,即可启动凝血系统,开始一系列的活化反应,有如瀑布,故被称为瀑布学说。血液凝固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前者是指心血管受损或血液流出体外,接触某些异物表面时触发的凝血过程;后者则指由于受损组织释放组织促
凝血酶原激酶(凝血活素、凝血因子1D)而引起凝血过程。血液凝固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活素的形成:凝血活素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由两个途径可得:血液系统机制—当血管损伤,血液内原是无活性的接触因子,与创面或异物接触被激活,并与血小板因子、Ca2+及血液其他的一些凝血因子起反应,形成凝血活素;组织系统机制—各种组织中有一种能促进凝血的脂蛋白,叫做组织因子。当组织损伤,组织因子被释出而同血液混合,并与Ca2+及一些凝血因子起反应,形成凝血活素。第二阶段,凝血酶的形成:在凝血活素及Ca2+的参与下,血管中原来无活性的凝血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的形成:生成于肝脏并在血浆中呈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然后发生多分子聚合作用,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不溶性纤维蛋白细丝。纤维蛋白是血凝块的母体,具有凝胶样性质。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