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
-----
近年来,我市的养鹅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已占整个家禽养殖业比重的16%以上。目前,我市开展养鹅专业村建设,推行适度规模养殖的试点工作,养鹅逐渐由农村农户的家庭副业饲养方式向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饲养的区域特色产业带的良性格局发展。根据这几年来在发展鹅业生产方面形成的经验,了解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正确引导是因地制宜推动鹅业生产健康发展,提高农户养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1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1.1场地因素:是指影响适度规模养鹅的场地承载力、土地再生资源利用率及养鹅环境的洁化能力。1.1.1养鹅场地承载力:鹅是以食草为主的家禽,它能很好地利用牧地,采食消化大量的青草,草质柔嫩,生长茂盛,有利于鹅的放牧饲养,以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让鹅在场地上得到充分的运动,提高鹅的生活力和生产力。适度场地承载力即适宜的饲养密度和草地载畜量是可持续适度规模养鹅的基础条件。一般草场养鹅量在300~450只/公顷,载畜量的大小随草资源的状况加以调节。1.1.2土地再生资源利用率:鹅的采食能力很强,能充分利用青绿多汁饲料,对稻谷、瘪谷、统糠等饲料有很强的消化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粗纤维含量很高且难以消化的稻壳和较为单一的日粮。而这些原料都是农村农户的优势产物,是每年都可再生的资源。每个农户家里都有一定规模的粮田和自留地,每年可提供糠麸等粗料近2t和块根块茎多汁饲料5~10t。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发展规模养鹅,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1.1.3环境的洁化能力:鹅的放牧场地要求"近"、"平"、"嫩"、"水"、"净",强调的是青草清水。鹅作为水禽,每天约有1/4~1/3的时间在水中生活。这样鹅舍附近要有江河、湖泊、池塘或沟溪等水源,水流要缓慢,水深1m左右,以供鹅群在水上活动和配种。水源的水如果过浅,在炎热的夏季烈日照射后水温会过高,雏鹅、种鹅都不愿在水中活动,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配种;过深则不便觅食水中饲料。鹅对水源的要求高,而且自然环境要清静,环境的洁化能力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养鹅的水上密度要适宜,便于水质四季常"清"。鹅每天放牧时间9小时左右,水上放牧时间3小时左右,要吃5~6成饱,而且鹅有"多吃快拉"的特点,因此,每亩(1/15公顷)水面的适宜放养成鹅数以50~60只为宜。1.2人、财、物力因素:指养鹅生产必须具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2.1人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丰富,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具有养鹅兴趣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培植力量的投入十分重要,也就是说科技示范户的数量要有一定的比例,原则上科技示范户与普通养殖户之比在1∶10~1∶20为宜。1.2.2财力:是指养鹅的投入和抗风险财力。按目前农村人均收入3600~4000元计,3口之家收入在12000元左右,生活费用占1/3,子女培养占1/3,机动数占1/3,仅4000元左右,即农村农户投入力仅为4000元。每只鹅扣除家庭自有饲料外,尚需投入苗本及料费近10元左右,一般家庭最大饲养量在400只左右。养鹅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疾病等,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财力。这种抗风险财力包括直接损失和当年家庭收入。因此,一般家庭靠自身能力,适度的饲养规模在200~300只为宜。1.2.3物力:是指养鹅棚舍及设施,具备一定的棚舍条件及设施条件是适度规模养鹅的基础条件。1.3推进因素:主要是指农户掌握的养鹅技能、当地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1.3.1技能因素:适度规模养殖要求农户必须掌握种、舍、料、饲、境、病、管等各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温、湿、光、气、密等小环境气候的调节,因此建立技术支撑渠道,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点制是适度规模养鹅的技术保证。1.3.2综合服务能力:与地区养鹅习惯关联较大,具有适度规模养鹅的村户,一般种、繁、养、加、销体系健全,有一定的经纪人队伍,综合服务能力是适度规模养鹅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力量。1.3.3市场把握能力:效益是适度规模养鹅的最终目的。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把握市场脉搏,才能提高养鹅户的积极性,推动鹅业向规模化发展。此外,鹅的品种、代次都是农村适度规模养鹅要思考的内容。2推进农村适度规模养鹅的策略2.1做好规划,正确引导:养鹅需要的场地相对较大,农村养鹅以放牧为主,补充利用自有资源。在做规划时,必须充分地反映这一特点,也就是说起步时不要好高骛远,根据当地农户经济条件,提倡种植与养殖相结合,适度规模与放牧相结合。做好土地调整和扭转,适当规模种植牧草,在达到一定的基础后,再提倡舍饲和大规模养鹅,是当前农村农户适宜规模养殖应采取的步骤。2.2培植力量,搞好配套:一个好的经纪人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农村适度规模养殖的过程中要扶持一些有知识、懂市场、讲道德的农户从事种苗、饲料、药品的调运,从事孵化、加工和销售工作,合理配置种、孵、养、加、销力量,发挥民间养鹅协会的作用协调各方面利益分配,是可持续农村适度规模养鹅的组织保证。2.3整合资源,共担风险:建立乡镇养鹅小额信贷专项资金和养鹅风险保障资金制度,对适合养鹅并具备一定的养鹅条件的农户发放一定的养鹅启动贷款,从市、县、乡三级畜牧发展资金中拿出一小部分作为风险保障资金,以激励农户发展鹅业生产。与此同时,鼓励农户利用亲朋好友间的闲散资金发展养鹅业,形成良性发展的氛围。2.4技术培训,提高技能: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通过技术人员与农户结对帮扶的办法,提高养鹅户的养殖技能。编制鹅业生产内部通讯,介绍好的经验,发布相关鹅业信息,帮助农户分析市场,为农户适度规模养鹅提供技术条件。2.5强化服务,抓好防疫:基层组织在养鹅实践中,应把鹅的疾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防疫灭病的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户养鹅的顾虑,是推进专业村建设,适度规模养鹅的重要举措。3体会与思考3.1"适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根据我市规模养鹅户情况调查:1994年养殖规模在200~500只的农户占整个规模户比例的73.5%,规模在500只以上的农户占26.5%;2004年养鹅规模在200~500只的农户占整个规模户的比例为65%,在500只以上的农户为35%。说明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养鹅技术的不断提高,规模养殖量在不断提高。3.2养鹅规模适度与否关键在于组织,在于服务。组织化程度是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注重建设,业务主管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是农村农户适度养鹅健康发展的推进器,应予保证。
畜牧导航:
养鹅资讯 鹅病防治 鹅价格行情 养鹅技术 饲养管理 养鹅问答 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