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rigeminal knub |
拚音 | SANCHASHENJINGZHO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神经系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三叉神经肿瘤:三叉神经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2%—0.5%,可发生在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神经根部位。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其病理类型主要为神经鞘瘤,其次为脑膜瘤,其他如上皮样囊肿、软骨瘤、胶质瘤、骨软骨瘤及成血管细胞瘤等则均属罕见。三叉神经的半月节可发生节细胞瘤和恶性神经母细胞瘤。三叉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有包膜,常有囊性变,生长缓慢,病程很长,有达10余年者。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有赖①颅底X线摄片,可显示卵圆孔、岩骨等破坏。②CT扫描和MRI能显示肿瘤。③颈动脉造影可显示颅中窝型,椎动脉造影则对颅后窝型诊断有价值。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早期的临床表现常不突出,故易被漏诊。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颅中窝型、颅后窝型相混合型三种。 (1)颅中窝型:肿瘤多发生于三叉神经半月节。随着肿瘤的扩大可影响海绵窦内的结构,如肿瘤向前方生长,可穿过眶上裂而长入眼眶,也可克接累及视神经。根据这些特征,颅中窝型的表现首先是三叉神经受累的症状,如出现该神经分布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和咀嚼肌瘫痪。疼痛多为持续性烧灼痛或刺痛,分布在第1、2支区较多,少数呈阵发性剧痛。感觉障碍多为痛觉和触觉减迟,见于病程较晚的病人,一般说来其发生率比疼痛要高,而其程度则差异较大,完全感觉丧失者少见。角膜反射可减迟或消失。咀嚼肌瘫痪都在晚期出现。当肿瘤波及海绵窦时,第Ⅲ、Ⅳ、Ⅵ脑神经受累症状相继出现。一般外展神经症状常比动眼及滑车神经的出现要早。肿瘤侵入眼眶,引起单侧眼球突出,视神经受压而发生视力减退和视神经萎缩。 (2)颅后窝型:肿瘤都发生于三叉神经后根向脑桥小脑角内生长,因此,除三叉神经症状外,尚有因肿瘤压迫第Ⅶ、Ⅷ、Ⅸ、Ⅹ、Ⅺ脑神经与小脑等结构而出现的相应症状。三义神经症状与颅中窝型的相似,不过疼痛不太显著,第Ⅶ、Ⅷ脑神经症状较多见。小脑症状与后组脑神经症状则在病程晚期出现。 (3)混合型:肿瘤呈哑铃状生长,一部分在颅中窝,一部分在颅后窝。因此临床表现为上述两型的综合。在上述各型的晚期,都可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肿瘤需与三叉神经痛、听神经瘤、鼻咽癌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应争取作肿瘤切除,预后视肿瘤性质而定。如肿瘤直径未超过3cm者,亦可作γ刀治疗,可使肿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