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islocation of the peroneal tendon |
拚音 | FEIGUJIJIJIANHUATUO |
别名 | 习惯性腓骨肌肌腱滑脱,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与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腓骨肌肌腱滑脱指腓骨肌肌腱滑脱至外踝前方。主要见于运动损伤中,如滑雪、滑冰、踢足球等。急性损伤易被忽略,晚期则每当踝背屈时,腓骨肌肌腱(经常是腓骨短肌腱)即滑向外踝的前方,伴有弹响、疼痛,当踝跖屈时则自行复位,称为习惯性腓骨肌肌腱滑脱。该病早期诊断之关键在于对此症的正确认识,否则极易误诊。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主要见于运动损伤中,如滑雪、滑冰、踢足球等。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本症发生于当足处于轻度内翻位,引起腓骨肌猛烈地反射性收缩,或在腓骨肌收缩状态时受外力强烈的牵拉,使腓骨肌腱冲破上支持带的限制或外踝后沟外侧缘发生撕脱骨折后,腓骨肌腱即滑向外踝的前方。急性损伤后上支持带或外踝撕脱骨折未能愈合,则形成习惯性腓骨肌肌腱滑脱。外踝后沟和腓骨肌上支持带解剖上的变异,可以减弱对腓骨肌腱的限制作用,而易于滑脱。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急性损伤时,由于局部肿胀疼痛,不一定能出现典型的肌腱滑脱体征而引起对该病的重视,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肌腱滑脱之可能性。所以,急性损伤期应仔细检查,必要时可跟踪复查或局麻下进行检查。X线片上如发现外踝后缘有小的撕脱骨片,对诊断甚为帮助。慢性期因肌腱滑出、回复伴有疼痛,弹响,诊断无困难。因此该病早期诊断的关键是对此症的正确认识。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外踝后方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斑,外踝后缘和外踝后沟部位有明显压痛,足部主动外翻或抗阻力外翻时,上述部位疼痛加重,腓骨肌腱滑向外踝前方,可伴有弹响,跖屈时又自行滑回原位。但于急性损伤时,因局部肿胀,不一定都能引起对肌腱滑脱的重视,故不能因此而否定肌腱滑脱之可能性。晚期腓骨肌腱滑脱已成为习惯性,诊断多无困难。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有时于外踝后缘能见到一小骨片。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新鲜损伤:将足置于轻度跖屈内翻位使肌腱复位后用石膏固定4~6周。或用小毡垫压住外踝后方,以胶布贴紧,将足固定于轻度跖屈内翻位4~6周。如外踝后缘有撕脱骨折,亦可行手术修补。 二、习惯性脱位:主张手术修复,根据损伤病理,手术之设计主要为加深外踝后沟,重建腓骨肌上支持带或采用骨挡阻止肌腱再脱位等。如Watson Jones,Jones,Du Vries等方法。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 |
中医治疗 | 一、手法治疗:新鲜滑脱者可用手法复位。详见‘推拿按摩’栏。 二、固定方法:复位之后用小棉垫压住外踝后方,并以胶布贴紧,外加绷带包扎并用内外侧超踝关节夹板固定,可固定于轻度外翻位并跖屈位4周。 三、练功疗法:详见‘康复’栏。 四、药物治疗:早期可内服七厘散、活血丸;中后期可服舒筋丸或壮筋续骨的六味地黄九、八珍汤等药物:晚期去除外固定之后可配合中药外洗,可选用骨科外洗二方。早期可外敷双柏散膏、接骨散等药物;后期可外贴狗皮膏、麝香关节止痛膏等药物。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患者仰卧,一助手固定小腿中下段,术者一手握住足跟,另手握住足的跖跗关节部,先作拔伸摇晃踝关节,然后使足跖屈外翻,握足之手的拇指从外踝的前上向后下方推脱位的肌腱,使其复位。之后使足内翻背伸,按压肌腱之后再用力沿肌腱向后上方推按,使肌腱回纳原位。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早期主要练习股四头肌的功能和足的跖屈,去除外固定后可穿垫高鞋跟的矫形鞋进行步行锻炼,慢慢恢复足的功能。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本病属离位伤筋之疾。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筋之弛、纵、卷、翻、挛、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说明了筋损伤的数种病理及诊断方法,腓骨肌肌腱滑脱即属离位损伤之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