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ursitis of hip |
拚音 | KUANBUHUANANG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与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髋关节滑囊炎是关节周围的滑囊积液、肿胀和炎症反应。髋部周围有很多滑囊,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有三个:髂耻滑囊、大转子滑囊和坐骨滑囊。 (1)髂耻滑囊炎:髂耻滑囊位于髂腰肌与骨盆之间,其上后方为髂耻隆凸,下方为髋关节囊,内侧为股血管和股神经,是髋部最大的滑囊。80%的滑囊于髂股韧带内、外两侧带之间处,和髋关节囊相通。 (2)大转子滑囊炎:转子滑囊是多房性的滑囊,位于臀大肌腱附着点与大转子后外侧骨突之间。 (3)坐骨滑囊炎:坐骨滑囊附着在坐骨结节上,位于臀大肌之深面。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由于生理上和发育上的原因,滑囊、腱鞘和关节滑膜在发生和功能上很相似,其发病原因也相似。创伤、感染、化学性刺激、类风湿性病变等,均可导致滑囊炎。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疲劳过度,经筋损伤,局部气血运行阻滞,痰气凝结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髂耻滑囊炎:股三角外侧有疼痛和压痛。屈曲髋或伸直髋关节,可加剧疼痛。滑囊过度肿胀时,腹股沟的正常凹陷消失,有时隆起,有波动感,疼痛剧烈。股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时,疼痛可沿大腿前部放射至小腿上方内侧。 (2)大转子滑囊炎:大转子处有疼痛及压痛。不能向患侧卧,跛行。髋关节内旋,使臀大肌紧张压迫滑囊时疼痛加剧。髋关节被动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滑囊明显肿胀时大转子后方的凹陷消失,局部可摸到直径约3~4cm的扁平肿块,有压痛。患者常采取屈髋体位以缓解疼痛。有时疼痛放射至大腿后外侧。 (3)坐骨滑囊炎: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坐于硬座位的工作者。局部疼痛影响下坐,臀肌收缩时也可产生疼痛并放射至臀部。坐骨结节处压痛阳性。滑囊肿大时,可在体表触及一韧性包块,有触痛。坐骨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一、髂耻滑囊炎:X线片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股骨大转子滑囊炎:X线检查有时可见钙化斑。 |
实验室诊断 | 必要时可作穿刺,穿刺液为淡黄色粘液。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髂耻滑囊炎:诊断时需排除髋关节病变、腰骶部结核、闭孔疝、色素沉着绒毛结节状滑膜炎等。 (2)大转子滑囊炎: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转子骨骺炎、大转子化脓性骨髓炎、髋关节结核、寒性脓肿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应查明病因,对症处理,如(1)创伤性滑囊炎:急性期应适当休息,减少压力,局部可用理疗或穿刺抽液后注入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类药物;慢性期经久不消,影响功能者,需行滑囊摘除术。(2)感染后化脓性滑囊炎:应在抗生素积极控制炎症下早期切开引流;如侵犯邻近关节,应同时引流关节腔。(3)结核性滑囊炎必须在抗结核药物控制下,行滑囊摘除术。病变已蔓延至大转子骨质者,同时行病灶清除术。 |
中医治疗 | 治当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散寒解毒、逐痰利湿。局部可用中药双柏散药膏外敷,亦可用中药煎水外洗、热敷。急性期可以三妙丸加味内服。病者局部肿胀较甚,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者,可用四妙散加味内服。感染后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五味消毒饮内服。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