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hild subluxation of capitulum radii |
拚音 | XIAOERRAOGUXIAOTOUBANTUOWEI |
别名 | 牵拉肘,Malgaigne半脱位,俗称:肘错环,肘脱环,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关节疾病与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桡骨小头半脱位为一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左侧比右侧多,由于外力牵拉所致。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由于外力牵拉所致。主要是当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时,前臂突然受到纵向牵拉所致。例如儿童被家长牵手走路时用力过猛,因儿童体重的反牵引,导致桡骨小头半脱位。 |
中医病因 | 多因患儿肘关节在伸直位,腕部受到纵向牵拉所致。如穿衣或行走时跌倒,幼儿的前臂在旋前位被成人用力提拉,即可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发生在1~4岁,男孩多于女孩。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1-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左侧比右侧多发。 |
发病机理 | 因为1~4岁儿童,肘关节的韧带、肌肉和关节囊较松弛,而桡骨小头发育尚未完成,当肘关节突然受到牵拉时,肘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囊和环状韧带一并吸入肱桡关节间隙,环状韧带向上滑越桡骨小头嵌于桡骨小头和肱骨小头之间,阻碍了桡骨小头回复原位,因此本病也称为"牵拉肘"。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标准: 1.有牵拉损伤史。 2.患儿肘部疼痛、啼哭、拒绝使用患肢。 3.桡骨小头部位有明显压痛。 4.患肢前臂旋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取物,不能屈肘。 |
西医诊断依据 |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见于1-4岁的小儿,常有“牵拉”病史。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X线片,排除肱骨髁上骨折(无移位型)及肘部其他损伤则可确诊。 |
发病 | |
病史 | 有牵拉损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患儿肘部疼痛、啼哭、拒绝使用患肢。桡骨小头部位有明显压痛,患肢前臂旋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取物,不能屈肘。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拍肘关节X线正侧位可诊断本病和与它病鉴别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肱骨髁上无移位骨折鉴别:肱骨髁上无移位骨折,多有跌打外伤史,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压痛点在肱骨髁上部位,拍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痊愈:复位后疼痛即消失,肘部和前臂活动自如。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般闭合复位均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制动,但易于复发。故应教育儿童的家长,避免牵拉患肢,以防再脱位。 一、非手术疗法: (一)手法复位:家长抱儿童正坐,术者与患儿相对。以右手为例,术者右手握患肢手腕部,左手拇指按桡骨小头外侧面。术者右手稍事牵引患臂,使之伸直。将前臂旋后,用左手拇指施压于桡骨小头部,即可听到轻微响声或有滑入腔隙震动感而复位。手法复位过程中一次未能成功者,可反复进行前臂屈、伸、旋前或旋后运动,以促进复位。 (二)固定方法:用颈腕带悬吊患肢一周,防止再次发生脱位。若多次复发者,复位成功后,应用石膏或纸壳作外固定二周,避免形成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二、手术疗法: (一)适应于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二)手术方法: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或重建术。 |
中医治疗 | 手法复位及复位后处理均参‘西医治疗’栏内容。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