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one tumor and nubble |
拚音 | GUZHONGLIUJILIUYANGBINGBIAN |
别名 | 中医:瘤,石痈,石疽,骨瘤,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运动系肿瘤,骨骼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骨肿瘤是指发生于骨及骨的附属组织的肿瘤。临床可分为原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一种是骨基本组织肿瘤,是由骨内膜、外膜、骨、软骨组织发生的肿瘤:另一种是骨附属组织肿瘤,是由骨附属组织如血管、脂肪、神经、骨髓网状组织等发生的肿瘤。继发性肿瘤是指体内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骨的肿瘤。瘤样病变系指临床、X线、病理表现与骨肿瘤相似,且具有复发、恶变性质,但病变并非真性肿瘤。骨肿瘤依性质分可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骨肿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是在内因条件下,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近年来认为骨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可归纳为物理、化学、生物、遗传、激素、营养、机体免疫因素七大类。物理因素如一切电离辐射,经体内或体外放射,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化学因素如某些化学因素的慢性刺激可发生肿瘤;生物因素已在骨肿瘤(骨肉瘤)病人血清中发现特异性抗体,并通过肿瘤移植、滤液接种,电子显微镜检查及组织培养等研究已确定某些肿瘤是由病毒引起:某些肿瘤的家族性已证实与遗传有关;精神因素、体质强弱、年龄等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骨肿瘤的发生,中医认为是由外感六yin为患,内因为七情所伤,脏腑功能紊乱,内外合邪,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障碍,阴阳失调,导致骨肿瘤的发生。 |
病理 | 骨肿瘤的国际组织学分类(世界卫生组织) 一、成骨性肿瘤 (一)良性①骨瘤;②骨样骨瘤及骨母细胞瘤。 (二)恶性①骨肉瘤(成骨肉瘤);②皮质旁骨肉瘤(骨旁骨肉瘤)。 二、成软骨性肿瘤 (一)良性①软骨瘤;②骨状骨瘤(骨软骨性外生骨疣);③软骨母细胞瘤(良性软骨母细胞瘤、骨骺软骨母细胞瘤);④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二)恶性①软骨肉瘤;②皮质旁软骨肉瘤;③间叶性软骨肉瘤。 三、骨巨细胞瘤(破骨细胞瘤) 四、骨髓肿瘤①尤文氏肉瘤;②骨网织细胞肉瘤;③骨淋巴细胞肉瘤:④骨髓瘤。 五、脉管肿瘤 (一)良性①血管瘤;②淋巴管瘤;③血管球瘤。 (二)中间型或未定型:①血管内皮细胞瘤;②血管外皮细胞瘤。 (三)恶性血管肉瘤。 六、其他结缔组织肿瘤 (一)良性①韧带样纤维瘤;②脂肪瘤。 (二)恶性①纤维肉瘤;②脂肪肉瘤;③恶性间叶瘤;④未分化肉瘤。 七、其他肿痛①脊索瘤;②长骨"造釉细胞瘤";③神经鞘膜瘤(许旺schwann细胞瘤、神经膜瘤);④神经纤维瘤。 八、未分类肿瘤九、瘤样病变①孤立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②动脉瘤样骨囊肿;③关节旁骨囊肿;④干骺端纤维性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⑤嗜伊红肉芽肿;⑥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⑦骨化性肌炎;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棕色瘤"。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骨肿瘤的发生是外因、内因相互作用为患。外感六yin,临证可见热毒炽盛;七情所伤,肝气郁结,临证可见肝郁气结;气机不畅,气滞血辨,临证可见瘀血凝滞。肝木乘脾土,律液输布障碍,邪热煎熬为痰,临证可见痰浊凝聚;病久耗伤正气,临证可见正气虚弱。 1.肝气郁结: 证候:骨骼肿块,伴胸胁作痛、郁闷不舒,或月经不调,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情绪有关,舌苔薄白、脉弦。 辨析:气郁血凝,故肿块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情绪有关。胸胁作痛、郁闷不舒、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 2.痰血凝滞: 证候:骨骼肿块,或脏腑癥瘕、积聚,肿块坚硬,痛有定处,或肿瘤的发生与外伤有关。舌有瘀斑,脉弦涩。 辨析:骨骼肿块、脏腑癥瘕、积聚、质地坚硬、其发生与外伤有关,及是寂血所致。"肿瘤,脏腑癥瘕、积聚的形成,其病机和瘀血有关。痛有定处,舌有瘀斑、脉弦涩是瘀血之象。 3.热毒炽盛: 证候:骨骼肿块,或体表肿瘤破溃,灼热疼痛,脓血腥臭,发热,口渴,尿赤便秘,心烦,舌红苔黄、脉数。 辨析:邪热侵袭、导致气滞血瘀、肿块形成,可见骨骼肿块,或浅表的转移,浸润而破溃;热邪为患,灼热疼痛;热盛肉腐为脓,故脓血腥臭;发热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内蕴之象。 4.痰浊凝聚: 证候:骨骼肿块、不痛不痒不热、肢体麻木、肿块坚实、舌苔白腻、脉滑。 辨析:气滞痰凝。故肿块不痛不痒不热,肿块坚实;痰浊内阻,经络不通,肢体麻木;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凝聚之象。 5.正气虚弱: 证候:骨骼肿块迅速增大,坚硬高突,面色苍白,动则气短,身体瘦弱,头晕目眩,舌淡,脉沉细无力;或腰脊酸软、肢软无力、步履艰难、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久病体虚、精气耗伤,故骨瘤迅速增大,坚硬高突;面色苍白,动则气短,身体瘦弱,头晕目眩,舌淡,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不足之象;腰脊酸软,肢体无力,步履艰难,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肝肾亏虚之象。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一、性别、年龄:骨肿瘤有一定的性别特点,一般而言多发于男性,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而在骨巨细胞瘤、纤维异常增殖症男女发病率相近。骨肿瘤的年龄特点更加明显,如尤文氏瘤多发生在8~12岁的少年,骨肉瘤则以15~25岁青少年最多;20~40岁多发骨巨细胞瘤;45~50岁以上则以骨转移癌、骨髓瘤及脊索瘤多见。 二、部位:以四肢长骨发生肿瘤最多,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软骨瘤;脊索瘤以脊椎为特发部位,尤以骶椎最多;软骨瘤多发于手、足部位。 三、病程:通过对骨肿瘤部位,生长速度,以及肿瘤的大小、变化情况的观察,了解良性或恶性肿瘤。病程较长,是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的表现;病程短是恶性肿瘤的表现;良性或瘤样病变,突然增大,剧烈疼痛是恶变表现。 四、症状、体征 (一)局部表现 1.疼痛及压痛:为恶性骨肿瘤主要的,首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疼痛均局限于肿瘤部位,脊椎或股骨的肿瘤可产生一侧肢体的传导痛。有些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不影响局部的活动与功能;疼痛开始轻,呈间歇性、继而持续性剧痛,夜间加重,止痛剂无效者,多系恶性骨肿瘤:隐痛、钝痛、间歇性轻微疼痛多是良性骨肿瘤。疼痛与压痛同时存在。良性肿瘤经数年或数十年后,疼痛突然加剧.考虑恶变的可能。合并病理性骨折时疼痛也加剧。 2.肿块:肿块是骨肿瘤的主要症状,逐渐增大,常与疼痛同时发生。位置浅在者,易早期发现,深在者或骨髓腔内不易发现:良性肿瘤肿块生长缓慢.症状轻微,体积不大,皮肤正常;恶性肿瘤肿块生长迅速,体积较大,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有时有搏动感。有的肿块坚硬如骨;有的硬韧而略具弹性:肿块体积较人时有的部位软化而有波动:骨质膨胀变薄可有捏乒乓球样感觉。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凸凹个乎而呈不整齐的分叶状。肿块推之不移。 3.功能障碍:多是因疼痛或肿块本身影响所致,但有很大差异;恶性肿瘤功能障碍明显,良性肿瘤一般无功能障碍。良性肿瘤恶变或病理骨折时。功能障碍显著。接近关节部位的骨肿瘤.常致关节功能障碍而就诊。 4.畸形:肿瘤本身生长,可使患部骨质膨胀变形,肿瘤组织破坏了骨质的坚固性,患肢负重,可引起弯曲变形。肿瘤影响骨的正常发育,可出现肢体畸形5.压迫症状:因肿瘤所在位置的解剖关系而产生不同的压迫症状。如颅面骨骨瘤向颅胖、鼻窦内生长引起压迫梗阻症状;脊柱的肿瘤产生不同的脊髓压迫症状、合并截瘫。 6.病理性骨折:是骨内肿瘤生长的结果。外伤是引起骨折的诱因;有时引起微细骨折,仅有部分骨小梁断裂,局部疼痛、压痛、肿胀,X线不易发现。以后可见骨膜增厚现象;有时为完全骨折.但骨折断端移动不多。 (二)全身表现:良性肿瘤一般无全身表现;恶性肿瘤可出现体温升高。营养不良,贫血,恶液质等全身表现。骨转移瘤可出现其他器官的病变,如消化道、泌尿系统、肺、甲状腺、肝及生殖系统的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一、X线摄片是诊断骨肿瘤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方法。骨肿瘤的X线表现具有如下特征: 1.骨质破坏:可发生在松质骨或坚质骨。良性骨肿瘤一般无骨质破坏;若有破坏,发现骨质破坏区与周围正常骨之间常有明显界线,多是膨胀的、规则的、清晰的;恶性骨肿瘤骨质破坏区与正常骨之间无明显边界,呈浸润性,发展迅速,边界不清。 2.骨皮质改变:肿瘤侵蚀骨皮质在X线上可见以下表现:①虫蚀样变,是肿瘤细胞沿骨皮质的内板、外板及哈佛氏管破坏吸收的图象。②筛孔样变,早期见于骨肿瘤中心,晚期见于骨肿瘤两端,主要是伏克曼氏管和哈佛氏管问时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之扩张,以及周围骨质被溶解所形成的图象。③骨皮质缺损,骨皮质呈凹凸、残缺、中断,是肿瘤细胞对骨皮质侵蚀性破坏的结果。 3.肿瘤骨骨化:恶性骨肿瘤产生瘤骨具有密度高、结构紊乱的特点。 4.骨膜反应:肿瘤自骨内侵犯到皮质骨外,产生各种不同形状的骨膜反应,对骨肿瘤诊断有重要意义。骨肿瘤出现骨膜反应,应视为恶性肿瘤。常见的骨膜反应有:葱皮样变、日光样变、放射状、毛发样变、花边样、波浪状以及柯得曼氏三角(袖口征)等。 5.软组织中阴影:骨肿瘤穿破骨质、骨皮质后侵入软组织中产生的肿块。常提示骨肿瘤恶性程度高,或良性肿瘤恶变的结果。常见阴影有:棉花样、棉絮团样、斑点状、斑片状、象牙样等。 6.畸形、病理性骨折:因肿瘤影响,可合并各种畸形,轻微外力即产生病理性骨折。 二、同位素检查锶85、铸99与骨有亲和力,可在体内有选择地沉着于骨内,有助于深部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有时以贫血为首要症状,尿中出现蛋白及管型,尿中的苯一琼(Bence-Jones)蛋白阴性,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文氏瘤可出现白细胞增高;恶性肿瘤病人血沉增快;骨肉瘤、骨转移瘤碱性磷酸酶升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病人可出现血清钙增高,磷降低及碱性磷酸酶增高;酸性磷酸酶增高仅见于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时。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最可靠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确定肿瘤的性质、种类。骨肿瘤病理检查是在临床及X线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的可靠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针吸活体组织检查(针吸活检)在常规消毒、麻醉浅部组织后,用尖刀刺破皮肤,空针刺入肿瘤组织、反复抽吸。此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病人痛苦少,可反复在不同肿块部位抽吸。但不能用于所有部位肿瘤.吸出组织太少时诊断困难。针吸活检的阳性率可达86%。 (二)冰冻切片在手术进行当中,取下病变组织,使用二氧化碳或半导体冰冻机使之冷冻硬化切片,立即染色,进行镜检诊断。适用于在临床、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准备作截肢或关节离断术,在术前得到病理诊断,同时又避免了一次活体组织检查;此外在手术时发现肿瘤大体病理变化与临床诊断不符时,也可用冰冻切片。如冰冻切片难以做出诊断时,等待石腊切片作出准确诊断。 (三)切开活体组织检查(切取活检)经临床及X线检查后仍难以确诊时,可做切取活检。这一手术方法是为了确定诊断,决定治疗方法,极为重要。术前必须作充分的讨论,根据肿瘤的部位,局部解剖及X线表现,确定手术显露途径及采取肿瘤组织的部位。手术应在充分麻醉及止血的条件下进行,以免术中大出血给手术造成困难。 (四)常规石蜡切片无论是否经过针吸活捡、冰冻切片或切取活检,凡是手术切除的标本均应作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自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组织作常规切片,以便确诊。 |
西医鉴别诊断 | 一、与骨、关节结核鉴别:骨、关节结核常因不彻底的治疗在临床、X线片上产生不典型变化,易与骨肿瘤混淆。四肢长骨骨干的结核,在X线片上以骨质增生为主,产生致密的较规则的新生骨,有时可见"葱皮"样新生骨,并可见髓腔破坏,位于手足各骨时,则被增厚的皮质骨所掩盖。骨端骨结核,边缘型常呈溶冰状骨质破坏,而中心型则显示为不规则的骨质破坏透明区,周围骨质致密。扁平骨结核如颅骨等在X线上产生骨质破坏,造成缺损,边缘不整齐但骨质硬化。椎体结核,中心型造成椎体破坏后塌陷;边缘型常见于早期破坏椎体边缘、椎体间隙狭窄。结核病的结核中毒症状较为明显,症状不是呈进行性渐趋严重,常可发现其他部位(主要是肺脏)的结核病灶。 二、与骨髓炎鉴别:主要与慢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鉴别。慢性骨髓炎多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在X线片上可见脓肿周围有较广泛的骨质硬化,邻近皮质骨处有骨膜反应,较为规则,脓肿处骨质略为疏松。临床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并有全身中毒症状。硬化性骨髓炎在X线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硬化,皮质骨与髓腔界线消失,骨质肥厚而规则,表面皮肤也有慢性炎症表现。 三、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鉴别: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对临床工作是便利的,但良恶分类又是相对的;一些良性肿瘤可以发生转移,如骨巨细胞瘤;有些肿瘤介于良恶之间,细胞分化程度难以判断,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还可以因感染、病理骨折、病程过长转为恶性。良性和恶性骨肿瘤鉴别表如下:良性:自觉局部肿块,或不明显;肿块境界清楚;无全身症状;病程较长,肿瘤生长缓慢,或自动静止生长;不转移;X线表现骨皮质完整,界线清楚:无骨膜反应;细胞学与正常骨细胞相似,只是细胞数量的增多;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局部肿块、剧烈疼痛,肿块境界不清、皮温较高、表面可有血管扩张。消瘦、贫血、晚期恶病质,病程较短、肿瘤生长快,易转移,骨皮质破坏、界线不清、骨膜反应不规则、软组织内可有钙化影,细胞核不正常,如核染质增多,核体巨大,可见不规则核及多核细胞,核分裂多见,并有多极性异常分裂,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紊乱。预后不佳。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骨肿瘤的治疗,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疗法、化学药物疗法、放射疗法及免疫疗法。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以手术疗法为主,要求切除彻底、防止复发;恶性肿瘤采用综合疗法。 一、手术疗法 根据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性质、发病部位及肿瘤的范围可选择不同的术式。 1.刮除术:即搔爬术,将肿瘤组织刮除干净,术后遗留的空洞同时给予植骨。适应于一些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在施行刮除术时,最好在止血带下进行,减少术中出血。并充分显露肿瘤的表面和周围,然后凿开肿瘤大部分骨壳,以不影响该部骨质的坚固性产生病理性骨折为准,在直视下用大小刮匙将肿瘤组织及肿瘤壁反复细致耐心完全刮除干净,必要时凿去一层瘤壁,涂以稀释甲醛液,再用盐水冲洗干净,然后植骨。 2.切除术:将肿瘤自基底部正常骨质处切除,遗留残缺给予核骨。适用于良性肿瘤和生长缓慢低度恶性骨肿瘤;有些偏心性生长的骨肿瘤,侵犯一侧皮质骨,或同时侵犯部分髓腔时,亦可采用切除术。 3.截除术:连同肿瘤及其所在骨一并截除一段的手术方式。手术并末进入肿瘤组织而在正常组织进行,可将肿瘤完整切除。截除形成的缺损区,有些不必处理;需要恢复骨连续性者,可用异体、假体或采用灭活再植术。适用于低度恶性及早期诊断的恶性肿瘤。 4.植骨及人造关节移植术:刮除术、切除术及截除术后遗留下的空腔或缺损,给予植骨填充。植骨愈合后,可保持原有的坚固性、具有负重及活动的功能。植骨可因骨来源不同分为自身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及异种异体骨移植;因植骨的取材不同分为坚质骨及松质骨移植;依植骨大小不同分为大块骨移植与薄片骨移植。自身骨移植时,新骨易生,部分植骨骨细胞保持生存、易于生长;同种异体骨移植则先引起异物反应,然后"爬行代替";异种异体骨移植引起对异种蛋白的过敏反应,必须经特殊处理,方可使用。坚质骨移植一般采用腓骨。植骨坚固,同时具有内固定的作用,但愈合缓慢;松质骨移植取自髂骨嵴或肋骨,容易愈合,但没有坚固性。截除术后充填骨缺损时均采用大块骨,同时配合薄片骨移植,而一般充填骨腔时可使用薄片骨植骨。使用有机合成材料或特种合金制成的人造关节移植既能代替截除后骨缺损,又能保持活动关节,使用较广泛。如使用在髋关节(股骨头)、膝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肱骨头)。手术较简单,但材料需符合要求,型号齐全以备选用,术后防止脱位、折断。 5.肿瘤段切除远端肢体再植术:肿瘤切除范围与高位截肢相似,通过远端再植术保存健康肢体。适用于低度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或潜在恶性倾向,刮除术后复发肿瘤(如骨巨细胞瘤)。必要时于术前、后同时作化疗或放疗。6.截肢术及关节离断术:适用于恶性骨肿瘤,经各种治疗不能控制其发展,且肿瘤破坏广泛、浸润到周围的重要组织,不能施行截除术以保留肢体者;发展很快的早期恶性肿瘤;复发性恶性肿瘤。对已经扩散转移的恶性肿瘤为了减轻痛苦,可作为综合疗法中的一种姑息措施。截肢部位极为重要,关系到手术是否彻底及截肢后安装假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截肢部位必须在肿瘤所在骨以上的一个关节平面之上。除四肢近端截肢无法放置止血带外,均应于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如同时需作冰冻切片检查,应先紧靠肿瘤的近端扎一止血带,持冰冻切片证实为恶性肿瘤需截肢时,在肢体的根部另扎一止血带,在两止血带之间施行截肢术。皮瓣的选择关系到伤口愈合与承受假肢,应选择血运良好、知觉正常、没有瘢短、有足够长度的皮肤为皮瓣。在上肢采用屈伸两侧等长皮瓣,在下肢与手指、足趾等处使用掌侧或跖侧皮肤较长.与背侧皮肤约为3∶1比例皮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同一高度切开肌膜,于其收缩的平面楔形切断肌腹,避免残端有大量肌肉纤维化后影响残端血运,妨碍安装假肢。缝合时只缝肌膜即可。肌腱血运不良容易坏死感染,宜自肌肉与肌腱连接处切断,大的肌腱可保存,如股四头肌腱、肱三头肌腱等。切断神经干时,应仔细轻巧的游离神经周围组织,将神经稍加牵引,用鼠齿钳轻轻夹住,并向神经内注入1%~2%普鲁长因1~2ml,用锐刀切断、神经内血管结扎止血后,松开鼠齿钳使神经断端回缩。对大的动脉、静脉与周围组织游离后分别结扎,切断平面与截骨处一致。动脉采用近端双重结扎后再缝合结扎,先结扎动脉,后结扎静脉。在切断肌肉后收缩的部位将骨锯断,断端应整齐;将残端锐利边缘挫平,距断端0.5cm处环形切开骨膜将其剥下,防止产生新生骨。髓腔不必处理,有渗血时可用小块游离肌肉填充。关节离断术后大关节软骨面可以保留,小关节面将关节面软骨凿掉。截肢术及关节离断术后逐层缝合肌膜、皮下组织及皮肤,于伤口两端放橡皮引流条,大伤口应放烟卷式引流。用弹力绷带将残端缠好。术后24小时内床边备止血带,严密注意术后出血。早期活动邻近残端的各关节、预防关节发生挛缩,继续用弹力绷带将残端缠成圆锥状,以利安装假肢。二、化学药物疗法 利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是骨肿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的有效作用在于杀伤实体瘤。同时也能控制亚临床病灶。常用的药物有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菌素、激素及生物碱等。 (一)烷化剂 具有烷化基因,与细胞中蛋白和核酸中的氨基、巯基、羟基作用,破坏细胞分裂、导致瘤细胞死亡。 1.盐酸氮芥:适应症,恶性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滤泡性淋巴瘤等),效果显著,对肺癌等也有一定疗效。剂量及用法:作体外循环动脉灌注,每10分钟注入10mg,一次灌注总量为40~60mg。 2.环磷酰胺: 适应症:对恶性淋巴瘤有效,对肺癌,成神经细胞瘤、乳癌、多发性骨髓瘤、未分化网状细胞肉瘤、急性白血病等也有效。剂量及用法:每日或隔日一次、静脉滴注,以8~10g为一疗程;冲击量可每次800~1000mg。 3.噻替派:适用于卵巢癌、乳癌骨转移、慢性白血病。剂量及用法:成人一般每天用10mg(每次剂量0.2mg/kg体重),连用5天,改为每周3次,总量为300~500mg。 (二)抗代谢药 包括了抗叶酸类药物如氨甲喋呤,抗嘌呤类药物如6-巯基嘌呤,抗嘧啶药物如5-氟脲嘧啶等。其中以氨甲喋呤为主,且以大剂量为好,20mg/kg或1g/m2体表面积以上,注射6小时后必须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毒对抗,每次用量4~6mg;给药前一天或当天需输液、碱化尿,即配合水化、碱化措施。5-氟脲嘧啶多用于骨转移癌,静脉注射,每次10mg/kg体重,隔日1次,5g为一疗程。 (三)抗生素类 通过干扰核糖核酸聚合、酶的作用而拟制肿瘤的生长或杀伤肿瘤细胞。 1.阿霉素:对增殖细胞各期均有杀伤作用。每疗程60~90mg,分2~3次静脉滴入,连用三日为一疗程,隔3~4周再进行一疗程,每年总量不超过450mg。对心脏有损害。 2.自力霉素C(丝裂霉素C):每次静脉滴注4~6mg,每周2次,总量40mg。 3.争光霉素:30mg静脉滴注、总量300mg。 (四)植物类药物 长春新碱常用,每次1~2mg静脉滴注,或溶于20ml生理盐水,每周1次,总量10mg。毒性较大,以神经肌肉系统为主,对骨髓抑制较轻。与氨甲喋呤合用可提高效能。 (五)激素类: 主要用于一些与激素有关的肿瘤,也可间接抑制垂体而发挥作用。有性激素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用于骨转移癌,主要是与性腺有关的癌瘤。肾上腺皮质激素亦用转移癌、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并与其他化疗药物合用提高疗效,并对骨髓有保护作用。 1.丙酸睾丸酮:每日50~100mg,隔日1次,可连续2~3月。 2.已烯雌酚:每日8~16mg,可口服或肌肉注射,连用2~3月。 3.强的松:20~40mg/日,地塞米松0.75~1.5mg/日,口服,分2~4次。 (六)其他用顺铂(CDDP)治疗骨肉瘤,获一定疗效。每次20mg/日,连续5~6日,一次疗程150mg左右,静脉或动脉输入。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①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因此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应停药。②胃肠道功能紊乱,肝功能损害,故可采用空腹或睡前用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配合中药治疗。 化疗的给药途径有:①口服:用法简便,但刺激胃粘膜或被胃酸破坏,引起胃肠道反应,可通过睡前给药并给镇静剂,将药放在胶囊内,用碳酸氢钠避免胃酸破坏。②肌肉注射:限于刺激性不大,溶于水的药物,吸收较好。③静脉注射:为常用方法,刺激性小的药物可在溶化后直接推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可用静脉滴入。④动脉注射:常用动脉内插管,即经过较小的动脉或选择远端分枝动脉,结扎切开后,放人细塑料管于预计的长度,达到营养肿瘤的动脉。间断注射化学药物或连续滴注,每次注入药物剂量比全身用药有所提高,可提高疗效,减轻全身毒性反应。⑤区域性灌注:上肢自肱动、静脉,下肢自股动、静脉,向远端插入导管后,阻断近端血运,利用人工心肺机将血流量平衡,于动脉输入泵近端内注入药物,利用氧合器使灌注区增加氧含量。这种方法是为了提高化学治疗的局部疗效,减轻全身性毒性反应。⑥腹主动脉阻断:即暂时用压力阻断腹主动脉,一般为10分钟,立即自上肢静脉注入化学治疗药物。因此学药物在血内作用活跃的时间较短,故可提高上半身药物浓度以提高疗效,并保护盆骨及下肢骨髓不受药物的影响。 化疗药物的使用方法在临床上有联合用药和大剂量用药两种。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增殖动力学研究及抗肿瘤药物对细胞增殖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认为细胞的不同时相与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合理同药、可提高临床疗效。 三、放射疗法: 利用放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方法。 瓦伦(Warren)1947年将各种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度分成三类:高度敏感:应用2,000~2,500伦琴单位后,有显著疗效,并对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毫无杀伤作用。中度敏感:应用2500~5000伦琴单位后,具有显著疗效,此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具有中度杀伤作用。不敏感:5,000伦琴单位以上,对肿瘤的疗效仍不明显,但对周围组织却有严重杀伤作用。骨肿瘤对放疗敏感反应如下:高度敏感良性肿瘤有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恶性肿瘤为骨网状细胞肉瘤、尤文氏肉瘤、骨髓瘤、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其他为骨伊红性肉芽肿。中度敏感有良性软骨母细胞瘤、骨血管病;恶性有骨内转移性肿瘤;其他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不敏感有骨瘤、骨软骨瘤、软骨瘤、骨样骨瘤、骨非骨化性纤维瘤;恶性有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骨牙釉质瘤、滑膜肉瘤。 放射疗法在骨肿瘤的应用①适用于放射治疗:对放射疗法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的骨肿瘤,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有些可复发或转移。②辅助性放疗:有些肿瘤手术不够彻底,如脊椎、骨盆部位、术前、术后皆可放疗,以减少复发。有些恶性肿瘤,放疗与化疗并用,常可收到良好效果,如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③姑息性放疗:某些发展快、症状严重的肿瘤.有时放疗可暂时缓解症状,某些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因不能手术,又无有效药物治疗,只好用放疗控制肿瘤的发展。④禁用放疗:良性骨来源的肿瘤和软骨来源的肿瘤,放疗可促进恶变。放射性同位素钴60产生的r射线,从体外照射,穿透力强,皮肤及软组织损害轻,可广泛应用;磷32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碘131应用于甲状腺癌及其骨转移癌。 放疗可产生放射反应如全身乏困无力,头晕.恶心、食欲减退等现象,并因骨髓抑制而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若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10×109/L则应停止治疗。放疗后还可能产生一系列骨质反应,使放射性骨坏死、骨炎,放射后骨肉瘤。 四、免疫疗法: 应用免疫学的方法,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用以制止癌瘤生长。目前常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方法。特异性免疫是利用肿瘤的特异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如致敏的免疫活性细胞即淋巴样细胞)和体液免疫(由肿瘤特异性抗原产生的抗体),消灭肿瘤细胞。可用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处理灭活后加辅佐剂作皮内注射。非特异性免疫是使用卡介苗、细菌毒素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消灭肿瘤细胞。手术后残留的少量瘤细胞,可以通过免疫疗法来杀灭。 |
中医治疗 | 骨肿瘤的治疗,要掌握整体与局部统一的辨证关系,肿瘤的发生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要处理好扶正与祛邪、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一般来说,肿瘤的早期,以祛邪为先,中期攻补兼施,晚期重在扶正。确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肿瘤大小以及阶段性等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而定。对肿瘤在发展过程的复杂性,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宜标本兼顾的原则。 一、辨证选方 1.肝郁气结 治法:疏肝解郁,消肿散结。 方药:舒肝溃坚汤(《医宗金鉴》)加减。夏枯草25g,僵蚕12g,香附9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柴胡12g,穿山甲12g,红花10g,姜黄12g,白花蛇舌草258,半枝莲15g。 2.瘀血凝滞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蟾蜍丸(《肿瘤诊断和治疗》)或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加减。均可加山慈菇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2g。 3.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加减。黄连9g,黄芩12g,黄柏12g,栀子10g,白花蛇舌草308,半枝莲15g,半边莲15g,山慈菇10g。 4.痰浊凝聚 治法: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消核散(《医宗金鉴》)加减。海藻12g,牡蛎20g,玄参15g,半夏10g,山慈菇15g,僵蚕12g,瓜蒌15g,白芥子12g,陈皮9g。 5.正气虚弱 治法:补虚扶正。气血不足者,补益气血;肝肾不足者,补益肝肾。 方药:气血不足者,选用补益消癌汤(经验方)加减。黄芪3g,人参9g,当归15g,桂圆肉15g,银花9g,杜仲15g,陈皮9g,生地15g,地榆9g,贯众9g,公英9g,大小蓟各9g,三七粉3g。肝肾不足者,选用调元肾气丸(《医宗金鉴》)。生地(酒煎捣膏)12g,山萸肉肋g,山药(炒)60g,丹皮60,白茯苓60g,泽泻30g,麦冬(去心捣膏)30g,人参30g,当归身30g,龙骨(煅)30g,地骨皮30g,知母(炒)15g,黄柏(盐水炒)15g,砂仁(炒)9g,木香9g,鹿角胶120g,蜂蜜120g,除鹿角胶、蜂蜜外其余各药共研细末,另用鹿角胶,老酒化调,加蜂蜜,同煎至滴水成珠,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0丸。空心温酒送下。 二、专方验方 1.三骨汤(《肿瘤临证备要》):骨碎补、补骨脂、透骨草。用法:按病情酌量,水煎服。适应症:补肝肾,壮筋骨。适用于骨肿瘤疾患。 2.大车螯散《卫济宝书》:车螯1个,大戟15g,芫花(醋炒)15g,漏芦15g,炙甘草15g,槟榔158,甘菊1梗,大黄1g,腻粉0.3g。用法:共为末,每服6g,车螯粉、腻粉拌和于更初,用爪蒌酒下。适应症:破积消癥,用于骨关节恶性肿瘤。 3.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大黄1份,黄芩2份,甘草3份,桃仁1份,杏仁1份,芍药4份,于漆1份,蛀虫1份,水蛭1份,蛴螬1份,ZHE虫半份,蜜糖适量。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丸,日服2次,黄酒送下。适应症:祛瘀生新,通络攻毒,用于骨肿瘤瘀阻实证。 4.抗癌止痛散(经验方)引自《中医骨病学》三七1份,重楼1份,延胡索1份,山慈菇1份,芦根1份,黄药子1份,川乌1份,冰片2份。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g,每日3次。适应症:行气止痛,用于骨肿瘤疼痛。 5.抵当丸《伤寒论》引自《中医骨病学》水蛭9g,虻虫9g,桃仁6g,大黄15g,蜜糖适量适应症:破瘀血、消癥瘕,用于各种骨肿瘤有瘀阻者。 6.消癌片:红升丹300g,田三七600g,牛黄180g,黄连150g,琥珀300g,陈皮60g,黄芩150g,黄柏1508,犀角98,贝母608,山慈菇300g,桑椹90g,山药300g,郁金60g,甘草60g,黄芪90g,双花90g,蕲蛭60g,白及300g。用法:研末压片,每片0.5g,每次1片,日服2~3次,饭后半时服。一月为一疗程,4~6月为一治疗期,每疗程后停药一周左右。服药期间禁食蒜、葱、浓茶、鸡、牛肉、鲤鱼等。在治疗期间、根据病人正邪情况予以辨证酌用汤药配合调治。适应症:解毒散结,用于各种恶性肿瘤。 7.琥珀黑龙丹《外科正宗》琥珀30g,血竭30g,京墨、炒五灵脂、海带、海藻、南星(姜汁拌炒)各15g,木香10g,麝香3g。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g,金箔为衣,每服1粒,每日2~2粒,黄酒送服。适应症:破瘀消肿、化痰软坚,应用于各肿瘤。 |
中药 | 1.喜树碱制剂(1)喜树碱片剂:(每片0.4g,内含生药2g)用量及服法:每次服5~6片,每日3次。治法及适应症:解毒散结,用于白血病及骨肿瘤。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泄,血尿。(2)喜树碱注射液:(2ml安瓿中含喜树碱5mg)用量及用法:每次2ml,每日1次,肌肉注射。治法及适应症同片剂。2.癌敌注射液:(2ml安瓿,每毫升含5mg)用量及用法:每次10~20mg,每天2次,肌肉注射。治法及适应症:解毒散结止痛,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癌肿,并有提高白细胞的作用。3.三棱莪术注射液:用法及用量:每次2ml,每日2次,肌肉注射。治法及适应证:活血化瘀,用于各种癌症。4.核桃注射液:用量及用法:肌肉注射,开始用25%或50%的浓度,每日1次,剂量酌定,两周后改用5%或10%的浓度,2~3个月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时可继续使用;静脉注射,每次5ml,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20ml内缓慢推注,每日1~2次,1~2周为一疗程,以后改为肌肉注射。治法及适应证:健脾解毒、止血镇痛。青龙衣注射液(用核桃外青皮制成):适应于各种骨肿瘤;核桃树枝注射液:适用于白血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和消化道肿瘤等。对多种肿瘤有改善症状、增进食欲、镇痛止血、消退胸腹积水,使瘤体缩小及护肝等作用。副作用:个别病人可见有皮疹,发冷发热,指端发麻等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骨肿瘤的治疗,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而言,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选择好适应症,在保存功能前提下,彻底切除、防止复发。恶性肿瘤以延长生命为主,争取保存一定功能,以手术加中药、化疗、放疗、免疫等综合治疗。 一、手术加中医中药治疗 恶性骨肿瘤、根据肿瘤的部位,浸润的范围,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配合中医的三期疗法或对因治疗。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性质、病变的部位、浸润的范围,以及填充材料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1.刮除植骨术:适用于一些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术中遗留的缺损给予植骨。2.切除术:适用良性肿瘤和生长缓慢、低度的恶性肿瘤。要求骨膜外暴露,在肿瘤周围或正常骨质内切除,遗留残缺,给予植骨。3.截除术:适用于低度恶性肿瘤及早期诊断的恶性肿瘤。要求连同肿瘤的一段骨骼一并截除,在正常组织内进行。4.截肢及关节离断术:适用于高度恶性肿瘤,多发性的恶性肿瘤;不截肢肿瘤易扩散、转移的病变。中医药治疗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及肿瘤形成的原因采用三期治疗和对因治疗。 (一)三期疗法:骨肿瘤早期,以祛邪为主,选用蟾蜍丸、大黄ZHE虫丸,但要适当照顾正气。中期,攻补兼施,选用抗癌止痛散;晚期:以扶正为主,选用消癌片或补益消癌汤。 (二)对因治疗"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气滞、血瘀、痰结、湿郁结聚等形。①以气滞为主者,宜行气止痛,可选用陈皮、木香、槟榔、沉香等药。②以血瘀为主者,宜活血祛瘀,可选用丹参、桃仁、红花等药。③以痰结为主者,宜化痰软坚散结,常用浙贝母、天南星、猫爪革、海浮石、夏枯草、海藻、昆布、鳖甲等药。④以湿聚为主者、宜健脾利湿,可选用生苡仁、苍术、半边莲、金钱草等药。⑤热毒蕴结者,宜清热解毒,可选用银花、地丁、野菊花、败酱草、马齿苋等药。⑥阴伤律亏者,宜养阴生律,可用西洋参、生地、麦冬、玄参、花粉等药。 二、化疗或放疗配合中医药疗法:骨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同时,配合疏泄之法,运用"分利二便"及解毒、扶正之药,以利于肿瘤分解产物迅速排出体外。可选用山慈菇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丹参9g,黄芪15g,肉桂3g,大枣60g,商陆6g,大黄9g,甘草6g。若出现胃肠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病症,可用降逆止呕、养阴和胃法,常用旋覆花、竹茹、苡仁、玉竹等。若骨髓反应中出现气血虚弱者,以益气养血法治之,常用黄芪、当归、黄精、紫河车等。若大便脓血、有下坠之感、宜滋阴清肠,常用马齿苋、白头翁、地榆等药。 三、中药免疫疗法:中医的扶正固本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治疗肿瘤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如人参、灵芝能提高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仙灵脾能增加胸腺依赖细胞(T细胞)的数量,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山豆根、杨梅根、鱼腥草、银花、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增强吞噬作用。人参、蝮蛇能促进抗体生成、仙灵脾、黄芪、洋金花、夏枯草、山豆根、麻黄、丹皮、秦艽、防已、枳壳、枳实、牛膝等有抗过敏反应,抗过敏介质、抗组织胺和抗乙酰胆碱的作用,洋金花可使溶瘤细胞酶增加,黄芪对诱生病毒干扰素有促进作用。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灵枢·刺节真邪》曰:"有所结,气归之,律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入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诸病源候论》石痈候中记载:"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气血,结聚而成。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MAO如石,故谓之石痈也。"石疽候中记载:"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博,血涩结而成疽也。其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最。状如痤疖,MAO如石,故谓之石疽也"。《外科枢要·卷三》说:"若伤肾气,不能荣骨而肿者,其白骨肿起,按之坚硬,名曰骨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