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osteosarcoma |
拚音 | GUROU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运动系肿瘤,骨骼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骨肉瘤属骨源性恶性骨肿瘤,由肉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及新生骨构成。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和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具有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的特点。肉瘤性成骨细胞较成熟,肿瘤内含有大量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称为硬化型骨肉瘤;瘤细胞分化较原始,肿瘤骨较少,肿瘤内富有扩张的血管,称溶骨型骨肉瘤。临床上,在同一肿瘤内,可兼有硬化型和溶骨型。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放射线(内、外放射)、骨病(骨梗塞等)、瘤样病变(畸形性骨炎等)、骨肿瘤(骨巨细胞瘤等)恶变均可引起,化学物质、病毒均可诱发实验性骨肉瘤。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发生于11-20岁,占2/3,最小者为2.9岁,最大者为70岁。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约为1.8:1。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本病常见,根据上海医科大学1825例原发性骨肿瘤的统计,骨肉瘤为246例(占13.48%),恶性肿瘤为647例,其中以骨肉瘤为最多,占38.02%。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骨肉瘤常发生在四肢长骨的干能端近骨骺线处,其中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最为多见,其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腓骨两端等处也常发生。偶见于扁平骨以髂骨多见。 ①大体病理:肿瘤组织为灰白色,脆弱组织,易出血。肿瘤中可见不同数量的砂粒样骨化及肿瘤骨,并见广泛的坏死,液化及囊腔形成。肿瘤的边缘可见各种骨膜反应;肿瘤沿髓腔内广泛蔓延,与周围正常骨质无明确界线,骨质破坏的范围超过X线片所见。 ②显微镜检查:由肉瘤性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新生骨构成。瘤细胞为大小,形态极不规则的细胞和瘤巨细胞,核分裂,数量多,致密而弥漫,产生骨样组织;瘤细胞含大量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脂酶及β葡萄糖醛酸酶。肿瘤中央可见新骨生成。肿瘤分化成熟者,肿瘤骨多为硬化型;分化低,肿瘤骨少,为溶骨型;介于二者之间者为混合型。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发病急,病程短,肿块生长迅速,大多数病人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在3~6月,半年到一年的病史极少。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疼痛明显,开始为间歇性隐痛,后转为持续性剧痛,尤以夜间明显,一般止痛药物很难奏效。疼痛常在外伤后的当时或间隔一段时间而引起注意。 2.随着疼痛的出现逐渐出现肿胀,开始时肿胀较弥漫,其后形成肿块,质地坚硬,压痛,邻近的关节活动障碍及放射性疼痛发生,周围软组织(肌肉)萎缩。 3.肿瘤表面皮肤发亮,渐呈紫铜色,皮温升高,表面静脉怒张,有时可触及搏动感或听到血管音,局部淋巴结不肿大。 4.早期全身情况尚可,晚期出现进行性消瘦,恶液质、贫血、有时白细胞增高,体温升高,血沉快。碱性磷酸酶增高。 5.骨肉瘤主要经血行转移至肺,也可转移至其他骨骼,偶可至其他器官和组织。淋巴道转移甚为少见。可在数月内死亡。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表现,肿瘤的类型不同X线表现亦不同。 1.溶骨型,病变多偏于干骺端一例髓腔内,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有新骨形成,在髓腔内可见不规则大片斑片状破坏,边缘不清晰。骨皮质在早期就有虫蚀样破坏,或明显广泛破坏甚至完全消失。骨膜反应较少。在干骺端附近的骨肿瘤突出于骨外,肿瘤部位与正常骨干间常可见到三角形骨膜反应阴影,即所谓考得曼(codman)三角。 2.硬化型,在干骺端髓腔内呈斑片状骨质广泛硬化,为新骨形成所致,明显者呈大片密度增深如象牙骨样,骨皮质破坏不明显,而骨膜反应明显,呈放射状或骨针样影,软组织内肿块有程度不等的新骨形成。 3.混合型,在干骺端髓腔内有不同程度破坏和硬化,但以硬化为主。破坏区可见散在性边缘不清晰斑片状透明阴影,其周围有硬化现象,骨皮质破坏,多偏向一例,附近有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内亦有新骨形成。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有时有血白细胞增多,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尤文肉瘤:是原发骨附属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骨干髓腔内,沿着骨干长轴发展,呈虫蚀样破坏,骨皮质变薄,骨膜反应呈分层样阴影。 2.慢性骨髓炎及干骺端结核等炎症:有时在临床、X线表现与骨肉瘤出现相似的症状,如肿胀、疼痛、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X线表现干骺端破坏及骨膜反应。但炎症产生的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均规则、局部,消炎治疗后症状减轻,碱性磷酸酶正常。 3.疲劳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往往在强烈而长时间运动后发生,以股骨,胫骨多见,位在骨干或近干骺端处,疼痛压痛明显,肿胀不很明显,休息后疼痛减轻。X线片见骨膜反应规则,附近有不完全骨折的骨折线。保守治疗即可治愈。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目前骨肉瘤的五年存活率,已较原来的10%-30%有所提高。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手术疗法: 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是治疗骨肉瘤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后,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争取早期手术,以便取得较好的疗效。截肢部位由于骨肉瘤很少在截肢残端复发,目前多不强调高位截肢,如腔骨远端肿瘤自小腿、胫骨近端肿瘤自大腿下端、股骨远端自大腿根部截肢即可,股骨近端肿瘤自髋关节离断或半骨盆切除。手术前后配合大剂量化疗及放疗,以提高疗效。 二、放射治疗: 骨肉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使用高电压大剂量(一般均在6,000~8,000拉得以上),在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变化时,分期放疗。也可以和其他疗法同时使用、如放疗与手术,放疗与化疗并用。 三、化学药物治疗:骨肉瘤对化疗有一定的疗效。对原发肿瘤需进行截肢术,对手术时肺内即已存在而临床上尚未发现的微小转移灶,作化疗。三嗪嘧唑胺与阿霉素并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左旋溶肉瘤素,及间隔使用阿霉素,环磷酰胺及大剂量氨甲喋呤,长春新碱与大剂量氨甲喋呤并用,均有一定疗效。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