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鼻前庭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鼻前庭炎

  
疾病名称(英文) nasal vestibulitis
拚音 BIQIANTINGYAN
别名 中医:鼻疳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鼻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鼻前庭炎是指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本病有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
中医释名 指鼻孔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或局部皮肤皲裂有脓痂覆盖。
西医病因 多由于鼻内分泌物刺激或挖鼻等不良习惯反复损伤所致。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易发生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炎以及鼻腔异物的病人,糖尿病患者和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职业人员更易患此病。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证侯:鼻前庭肌肤潮红、灼热、痒痛,抓后糜烂、渗出,于后结痂,无全身不适,舌略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肺经郁热,风热邪毒乘虚侵袭,邪热引动肺热,结聚于鼻、上灼鼻窍,熏蒸鼻前孔肌肤,使鼻前孔肌肤微红、痒痛。热盛则鼻孔肌肤红肿、灼热干欣、结痂。热毒腐灼,肌肤溃破,则糜烂流溢脂水,风盛则干而燥裂。风热湿邪久郁,肌肤受伤,则皲裂甚而鼻毛脱落。舌脉为风热表证之象。
2.脾胃失调,湿热郁蒸
证候:鼻疳发病日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鼻前孔肌朕糜烂,潮红焮肿,常溢脂水或结黄浊厚痂,痒痛,鼻毛脱落。可伴有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循经上蒸,熏蒸肌肤,故鼻前孔肌肤糜烂、潮红焮肿。湿热灼腐,则脂液溢出,久积成黄浊厚痂,肌肤失养,皮肤皲裂,故鼻毛脱落。因湿性粘涕不易速去,故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全身兼证及舌脉皆为脾有湿滞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1.急性鼻前庭炎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作痒,有浅表糜烂和痂皮,可延伸到外鼻部和上唇。
2.慢性鼻前庭炎局部皮肤干疼、异物感,在鼻翼与上唇相接处,皮肤发生增厚、破裂或出血。
3.检查见鼻前孔及其上唇附近皮肤潮红、漫肿、结痂、破裂等。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常有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病史或挖鼻的不良习惯。
2.急性者,鼻前部疼痛较剧,鼻前庭及其附近上唇皮肤弥漫性红肿、糜烂或有皲裂,鼻毛附有脓块。
3.慢性者,以鼻内作痒、发热、发干、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检查见鼻毛脱落而稀少,局部皮肤增厚覆有干痂,挖出易出血,可有皲裂。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鼻前庭湿疹:多为面部湿疹或全身湿疹的局部表现。病因与变态反应有关,多见于小儿。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对称、分布。慢性病程,易复发,自觉瘙痒剧烈等特点。
2.鼻:限于一侧鼻前庭内,可多发。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鼻前庭皮肤红肿消退。
2.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局部炎症改善不明显。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祛除病因,积极治疗急、慢性鼻炎,避免挖鼻,有糖尿病、贫血、或全身疾病,予以相应治疗。
2.局部可用3%双氧水清除痂皮或硼酸水清洗,擦干后涂用缓和的保护性油膏,如红霉素眼药膏、百多邦、1%白降汞软膏或1%黄降汞软膏。
3.皮肤皲裂处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然后再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涂。
4.急性期可作湿热敷和局部照射红外线、紫外线、音频电、超短波等理疗。
5.应用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邪。
方药:黄芩汤(《医宗金鉴》加减。黄芩10g,桑叶10g,菊花10g,麦冬10g,栀子10g,连翘10g,薄荷6g,桔梗6g,知母10g,丹皮10g,甘草6g。若大便闭结者加瓜蒌仁、生大黄,热毒壅盛,焮热痛甚者,可加黄连、丹皮以清热解毒,红肿甚者加大青叶、板蓝根
2.脾胃失调,湿热郁蒸
治法:清热解毒、理脾渗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黄柏10g,苍术10g,萆薢10g,泽泻15g,滑石20g,茯苓15g,苡仁15g,苦参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蚕砂10g,槟榔10g。若湿热盛者加黄连、苦参、土茯苓,痒甚者加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加黄芪白术银花,小儿脾弱腹胀便溏者合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消极除湿。
二、专方验方
1.杏仁捣烂用人乳调敷患处。
2.叶嫩心,捣烂外敷。
三、其他疗法
1.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局部热湿敷。
2.用漆大姑、苦楝树叶、桉树叶各30g,煎水外洗。湿盛黄脂多者用明矾3g、生甘草10g,煎水外洗。
3.黄连膏、玉露膏外涂。
中药 1.银黄口服液,功用:清热、解毒。每日3次,每次1支。每支10ml。
2.黄连上清丸,功用:清热、降火、通便。用法:6g,每日2次。
3.牛黄解毒片,功用:清热解毒。用法:2~4片,每日3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云:"??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痛而痒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气所通,肺候皮毛,其气不和,风邪客于皮毛,次于血气。夫邪在血气,随虚处而入停之,其停于两边与气血相搏成疮者,谓之????"。本病的发生与肺经壅热上攻鼻窍,湿邪浸yin肌肤有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