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睾丸鞘膜积液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睾丸鞘膜积液

  
疾病名称(英文) hydrocele testis
拚音 GAOWANQIAOMOJIYE
别名 中医:水庙,偏坠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睾丸鞘膜积液是因各种原因使睾丸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常,导致鞘膜囊内积聚过量液体而形成的病症。本条主要论述睾丸鞘膜积液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原发性鞘膜积液的病因还不很清楚,有的学者认为是先天性鞘膜组织发育异常所致。鞘膜的淋巴系统发育较晚,在鞘膜的淋巴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前腹膜鞘状突过早闭合,鞘膜囊分泌的液体不能完全吸收,即积聚于鞘膜囊内,形成先天性鞘膜积液。待淋巴系统发育完善后多能自行吸收。原发性鞘膜积液在骑士、木工等人群发病率较高,病理检查常显示部分鞘膜增厚,有慢性炎性反应,故多数学者认为由慢性炎症引起。 (2)继发性鞘膜积液为其它病变引起,常见的有: 1)感染为最常见的病因。常为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及各种非特异性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茵、链球菌等引起的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精索炎、鞘膜炎等。腮腺炎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热带地区流行的丝虫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感染也可损害鞘膜、精索、阴囊的淋巴回流而导致鞘膜积液。 2)损伤亦为继发性鞘膜积液的常见病因,国外学者报告,6%的鞘膜积液病人有阴囊踢伤、打伤、摔伤及牵拉病史。腹部、腹股沟、阴囊内的外科手术操作为近年认识到的病因之一。 3)肿瘤睾丸、附睾、鞘膜、精索等部位的癌肿可侵及鞘膜,使其分泌、渗出增多或阻塞淋巴系统而出现鞘膜积液。睾丸肿瘤发生鞘膜积液率为2%~5%。 4)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脏、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等造成水、钠潴留、循环淤滞、淋巴回流受阻等也可发生鞘膜积液,多伴有全身组织水肿腹水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20岁~40岁的中青年,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据国内报告,鞘膜积液占全部住院病人的1%,泌尿门诊就诊率的7%;在热带地区,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占全部男性住院病人的7.5%~10%。但由于鞘膜积液症状隐匿,只有在体积大、症状重或继发感染时方始就医,故其实际发病率远较统计数字为高。以左侧发病为多,但也可双侧发病,其发病率为4%~8%。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感受寒湿久坐湿地,或冒雨雪,或寒冬涉水,感受寒湿之邪;或为痰湿体质,复感寒湿之邪,以致寒湿凝滞,结于睾丸而成。 2.先天不足素体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气化失司,水液不归正化,聚于睾丸,而成水疝。 3,脾虚不运素体脾阳虚弱,又感水湿之邪;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使脾虚无力运化水湿,水湿停聚,结于睾丸而成水疝。 4.肝气失疏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肝经气滞,疏泄失职,复感寒湿,气滞则水湿内停,下注睾丸而发本病。 5.外伤、染虫睾丸外伤、丝虫感染使血瘀络阻,脉络不通,水液不能正常运行,停聚于前阴而发本病。
病理 原发性非感染性鞘膜积液为渗出液,呈淡黄色,清亮透明,似血清。液体量从数毫升至数百毫升不等。比重为1.010~1.026,总蛋白含量少于血清,为3%~6%,白蛋白和β球蛋白比值较高。液体含有微量电解质、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少数淋巴细胞、多形核细胞、上皮细胞,并偶有精细胞发现。细菌培养阴性。囊壁很薄,自然退缩后仅有3mm~4mm,内面呈灰黄色,有光泽,光滑而湿润。组织学表现似正常鞘膜,被覆扁平上皮细胞或较低的立方形细胞,其下有少量血管和散在的弹力纤维。有些病人的鞘膜壁上可有纤维斑块,甚至完全钙化。慢性感染性鞘膜积液的囊壁可厚达0.5cm~2cm,甚至达3cm。囊壁内面一般光滑、柔软,也有的很粗糙,高低不平呈结节状或乳头状隆起,衬附一层坏死组织。积液呈淡黄色清亮透明似血清样,也可呈浓性混浊。急性感染性鞘膜积液的液体混浊,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素,严重时可呈脓性,细菌培养阳性,如有出血则液体可为棕色。此时透光度减弱或不再透光。鞘膜囊内面粗糙,色失泽,附有碎屑和坏死物质。囊壁因急性炎症反应而增厚。急性感染多直接来源于附睾、睾丸或精索的炎症。原发症控制后鞘膜多逐渐变厚,成为慢性症状性鞘膜积液。原发性鞘膜积液继发感染后也出现类似过程。血丝虫病引起的鞘膜积液为乳糜性,液内可找到微丝蚴。血吸虫病引起者则在鞘膜囊壁和液内可有虫卵沉着。部分鞘膜积液病人可因积液使囊内压力增高、增厚的鞘膜阻碍睾丸的血液供应或影响了睾丸温度的调节而导致睾丸萎缩。双侧或严重的鞘膜积液可降低睾丸机能,引起男性不育症。附睾亦多有改变,表现为肿大、质硬、结节、萎缩或有急慢性炎性反应。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分清寒热虚实水疝,以寒湿之邪侵犯足厥阴肝经致病者居多,故寒证、实证常见,但后期则可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及热证。寒者,以寒湿之邪滞于肝脉而致阴囊坠胀,腰部发冷为特征;热者,湿热下注肝经而致,以发热,阴囊、睾丸肿痛为特征;虚者,因肾阳不足,脾虚失运,以畏寒,面色萎黄,倦怠,阴囊增大,状如水晶为主证;实者,因睾丸外伤、丝虫感染,肿瘤压迫,慢性炎症等导致气滞血瘀,水湿下注,聚而不散,常见阴囊肿大,皮色青紫,触压痛,积液呈米泔水样,舌质紫暗,脉涩等症。
(二)洞察疾病转归在辨寒、热、虚、实的同时,洞察疾病转归。如水湿下注疝,郁久化热,可转为湿热疝;湿热疝反复发作亦可发展成为血瘀疝。要把握疾病的发展变化,不失时机地辨证论治。
(一)水湿内结证
1.临床表现:阴囊逐渐肿大,状如水晶,不红不热,触之有囊性感,或伴情志不舒、阴囊隐痛,痛无定处。舌淡苔薄白,脉弦缓。
2.证候分析: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水湿内结,下注阴囊,故见阴囊逐渐肿大,状如水晶,触之囊性感,阴囊隐痛无定处,舌淡苔薄白,脉弦缓均为肝气郁结之象。
(二)寒湿内结证
1.临床表现:阴囊肿胀,坠感明显,或下腹部不适、活动不便,阴茎隐缩,或阴部寒冷,身重而冷。舌淡苔白,脉沉滑。
2.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寒湿内生,结于阴囊,则见阴囊肿胀,坠感明显,影响活动;寒主收引,故见阴茎隐痛;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见阴部寒冷或身重而冷。舌淡苔白,脉沉滑均为寒湿内结之象。
(三)湿热蕴结证
1.临床表现:阴囊单侧肿大,皮肤色红,灼热,潮湿,睾丸肿痛,或伴全身发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2.证候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郁久化热,蕴结睾丸,则见阴囊单侧肿大,潮湿灼热,睾丸肿痛,甚至引起全身发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数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四)肾虚水滞证
1.临床表现:阴囊肿胀,日久不消,阴囊及小腹冷痛,伴腰酸膝软,溲清便搪,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2.证候分析:素体肾虚,或久病伤肾,气化不行,水湿下注阴囊,故见阴囊肿胀,日久不消;肾气不足,温煦无力,则阴囊及小腹冷痛;腰酸膝软,溲清便溏,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均为肾虚之象。
(五)虫积阻络证
1.临床表现:有丝虫病感染史,或见下肢象皮肿,阴囊肿大,皮肤增厚,表面粗糙,失去弹性及收缩力,积液呈米泔水样,面唇部有虫斑,舌淡体胖,苔白稍腻,脉沉滑。
2.证候分析:感染丝虫,阻滞肝经脉络,津液流行受阻,故见阴囊肿大;皮肤得不到濡养,故见皮肤增厚,表面粗糙,失去弹性与收缩力;精浊不分而外溢,故见积液呈米泔水样;面唇部虫斑,舌淡体胖,苔白稍腻,脉沉滑皆为虫积阻络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该病为鞘膜积液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较常见的男性疾病。鞘膜积液按其解剖部位、形态和有无合并腹股沟疝可分为八种类型:睾丸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先天型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疝性鞘膜积液、附睾鞘膜积液、腹腔阴囊型鞘膜积液及混合性鞘膜积液。按病程和起病情况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此外,按发病时期又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与继发性(后天性)鞘膜积液。
体征 (一)症状:有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损伤、梅毒、结核等病史。起病缓慢,多为单侧发生,以青壮年多见。其症状依囊肿的大小、囊内压高低和有无急性感染而定。原发性鞘膜积液,体积小,囊内压力不高,无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囊内压力增高时可出现胀疼、牵拉或下坠感。肿块大者可影响活动、排尿及性生活。急性感染性鞘膜积液可见局部剧痛,并可牵扯腹股沟区或下腹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体征:阴囊内囊性肿块,呈球形或梨形,伴睾丸下降不全时,为腹股沟或耻骨旁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柔软而有波动感,无压痛,阴囊皮肤多正常,有炎症时可有阴囊水肿和压痛。囊内压力大时们之张力大有弹性。囊壁增厚、钙化时可扪及质地不均有结节感或捻发音。肿块不能还纳,与阴囊皮肤不粘连,睾丸、附睾多为积液包裹而不易扪清。阴囊部肿块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及液体,巨大鞘膜积液可使阴囊极度增大,阴茎内陷。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对穿刺液体作细菌培养,血吸虫性可查到虫卵,乳糜性可发现微丝蚴。但诊断性穿刺要慎重,急性感染性鞘膜积液不宜穿刺;若怀疑睾丸、附睾肿瘤或伴有恼者,禁忌穿刺。会阴部X线平片可确定鞘膜囊壁有无钙化。鞘膜囊穿刺抽液注入造影剂摄片可检查囊壁是否光滑,睾丸、附睾形态是否正常,超声波和放射性核素等检查有助于确定阴囊内肿块是囊性、实性或睾丸、附睾有无病变。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应与睾丸鞘膜积血及积糜、精索鞘膜积液、先天性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精液囊肿、睾丸肿瘤、睾丸梅毒、阴囊血肿和阴囊皮肤水肿相鉴别。
(一)睾丸鞘膜积血、鞘膜积糜有睾丸鞘膜积液一般表现为不透光。鞘膜积血常有急性损伤史,阴囊皮肤可出现瘀斑,局部疼痛严重。鞘膜积糜常有阴囊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无弹性及收缩力,阴囊增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穿刺检查乳糜积液呈乳白色,常可找到微丝蚴。
(二)精索鞘膜积液体积较小,可为多囊性,沿精索的走行生长,其下方可触知正常的睾丸及附睾。下牵睾丸或精索时,肿块随之下移。
(三)先次性鞘膜积液亦称交通性鞘膜积液,由腹股沟管伸入阴囊所致。积液量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平卧时或挤压积液处,积液量可不断减少乃至消失,俟直立后,积液量又可逐渐增多。
(四)婴儿型鞘膜积液阴囊内囊性肿块,呈梨形,在腹股沟处逐渐变细,睾丸、附睾、精索均不易触及。外环口因积液压迫而扩大,不与腹腔相通,积液量与体位无关。
(五)腹股沟斜疝有阴囊内肿物,但平卧位肿块可还纳,透光试验阴性,咳嗽时有冲击感。叩诊鼓音,偶可闻及肠鸣音,能扪清睾丸及附睾,肿块上方们不清精索,腹股沟皮下环增大松弛。
(六)精液囊肿阴囊内有囊性肿物,常位于睾丸后上方,与附睾上极相连,一般体积较小,睾丸可清楚扪及。穿刺囊肿液呈乳白色,镜检内含有精子。
(七)睾丸肿瘤睾丸弥漫性增大,形态可异常,触之实性感、沉重感,质地坚硬,无弹性,透光试验阴性,查血清AFP、HCG常增高。
(八)睾丸梅毒也有阴囊内肿块,但睾丸肿大并有结节,质硬、无感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有冶游史。
(九)阴囊血肿有明显外伤史,肿物迅速形成,全阴囊增大,阴囊皮肤有瘀血斑,张力大,压痛明显。
(十)阴囊皮肤水肿多重病卧床,阴囊呈弥漫性肿大,液体积在阴囊皮肤、皮下,睾丸、附睾正常,多有腹水及下肢水肿。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为男科常见疾病,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寒湿之气结于睾丸所致。治疗以温阳散寒,健脾利湿,理气行水为主。由于体质、地域、用药及气候等因素的不同,本病也可发生一些变化,如寒湿疝,郁久化热可转为湿热疝,湿热疝反复发作也可发展成为血瘀疝,或病久伤肾,出现肾虚水滞疝。故必须洞察疾病转归,及时调整治疗方法。本病治疗正确及时,大部能痊愈,没有后遗症,但如果失治误治,缠绵不愈,则容易引起积液压力增高,鞘膜增厚而影响睾丸的供血及温度调节,引起睾丸萎缩,如果为双侧病变,则可导致男性不育。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西药治疗
以外治为主,合并感染的可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原发性鞘膜积液病程短,积液量少,囊内张力低,无明显症状,无睾丸萎缩及男性不育者不需治疗。合并丝虫感染,抗丝虫治疗。
(二)手术治疗
1.穿刺注射术
可通过药物刺激使鞘膜脏层和壁层粘着而闭塞鞘膜腔或抑制鞘膜过度渗出,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奎宁乌拉但溶液(盐酸奎宁12.5,乌拉但6.25,盐酸普鲁卡因0.5g,稀盐酸适量,加注射用水至100ml,pH=5)、5%鱼肝油酸钠、95%乙醇、乙醚、苯甲醇、碘、明矾、氯仿、酚、升汞、福尔马林以及高渗葡萄糖等。也有的用四环素溶液及654.2溶液。前二种药物刺激反应较小。适应证:①原发性鞘膜积液、积液量较少,囊壁薄者;②炎症性鞘膜积液近1年内无发作史者;③丝虫病或血吸虫病性鞘膜积液;④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者。对交通型、疝型鞘膜积液,肿瘤、结核、梅毒引起的鞘膜积液及鞘膜血肿则为禁忌证。穿刺注射疗法可每隔1周~2周注射1次,方法简单,痛苦小和费用少为其优点;但复发率较高(约6.1%~25%),且有发热、药物过敏、局部红肿、急性精索炎及睾丸炎等并发症。故注射前一定要明确积液原因,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后严密观察。
2.鞘膜翻转术
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对较大的鞘膜积液将大部分鞘膜切除后,翻转至睾丸和精索的后方,鞘膜浆膜面朝外予以缝合。缝合精索部鞘膜时不能过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发生睾丸萎缩。合并腹股沟疝应一并修补。其他如鞘膜开窗术、壁层鞘膜切除术、睾丸鞘膜移置于鞘膜囊外和鞘膜折叠缝合术等也可酌情选用。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根治率达99%以上,但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常见的有切口感染、出血、阴囊水肿、精索睾丸损伤、睾丸萎缩等。故手术应精心操作,严格止血,仔细分离,尽量少损伤周围组织,保护精索和睾丸。术中若发现其他病变应予以适当处理。
中医治疗 本病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多因脾虚肝郁,经脉不得疏利,水湿下注;或肾气不足,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积聚肾囊而致,治疗以除湿利水为总则。具体治法则根据寒热虚实及病机的转化而分别施治。如疏肝理气,利水化湿,方选五苓散合导气汤加减;温肾健脾,利水散结,方选水疝汤;清热利湿,方选大分清饮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补肾祛寒,理气行水,方选左归丸荔枝核汤加减;驱虫通络,方选马鞭草汤加减等。
(一)水湿内结证
治法疏肝理气,利水除湿。方药五苓散合导气汤。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除湿;白术健脾;桂枝通阳化气;川楝子木香行气止痛;茴香吴茱萸温经散寒。气行则水行,共奏疏肝理气,利水除湿之功效。若阴囊寒冷,可加巴戟天、苁蓉;肿大明显,消肿缓慢,可加昆布海藻等药。
(二)寒湿内结证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散结。方药水疝汤。方中小茴香、乌药肉桂温肾散寒;槟榔橘核行气利水;炒二丑车前子、猪苓、泽泻滋肾利水;茯苓健脾利水;川牛膝当归赤芍活血散结,共奏温肾健脾,利水散结之功。若脾虚,纳呆,面黄乏力加生黄芪山药、焦三檀;阴囊肿硬加仁、红花;坠胀加升麻、木香。 (三)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化湿,利水消肿。方药大分清饮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除湿;枳壳行气利水;栀子清三焦湿热;木通、车前子通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诸药合用,清热化湿,利水消肿之效著。若肿甚可酌加大腹皮、桑白皮滑石冬瓜皮、瞿麦等;痛甚酌加延胡索、川楝子、荔枝核、橘核等。
(四)肾虚水滞证
治法补肾化湿,理气行水。方药右归丸合荔枝核汤加减。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附子鹿角胶、杜仲温肾壮阳,化气利水;茯苓、山药健脾利水;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延胡索理气行水;小茴香、乌药散寒止痛;海藻软坚散结;木通、萆薢化湿利水;桃仁、当归活血散结。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化湿,理气行水之功效。若寒象明显,可用真武汤合荔枝核汤加减以温阳利水,理气化湿。
(五)虫积阻络证
治法驱虫通络,化湿利水。方药马鞭草汤加减。方中马鞭草清热杀虫,利水消肿为主药;刘寄奴、穿山甲川牛膝、赤芍活血祛瘀,通经利尿为辅药;小茴香、槟榔行气利水;萆薢分清降浊;薏苡仁、苍术、茯苓健脾化湿;神曲麦芽消食化积共为佐药;甘草解毒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驱虫通络、化湿利水之功效。若血瘀症状明显,可配服大黄ZHE虫丸。
中药 1.三层茴香丸,每服6g,1日3次,温开水送下。2.加味金铃子片,1日3次,每次2~3片。
针灸 1.取大敦、太冲、气海、三阴交,毫针刺用泻法,配灸曲泉、水道。留针15分钟~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取蠡沟穴进针5分~8分深,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与皮肤呈15°角刺入,平补平泻法,隔日针刺1次,若积液吸收较慢,则加刺水道、气海。10次为1疗程。
3.太冲配中极、关元配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隔日针刺1次,不留针。10次为1疗程。
4.取水道穴以艾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5.灸洗并用:取水道穴、气冲穴,交替施灸20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红晕或温热的手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1周为1疗程。同时用肉桂6g、股龙骨15g、五倍子15g、枯矾15g捣碎加水约500ml,放药锅内煎煮,水沸后30分钟虑出药,待冷却至与皮肤温度相近时将阴囊放入盛药液的容器内泡洗30分钟左右,药液过凉可酌加温。每日1次,每剂可用2~3次,连用5~8剂。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防止用力负重,用阴囊托带兜起阴囊,以利积液吸收。
2.若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并根据原发病灶的部位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3.注意保持阴囊清洁,防止感染。
4.注意保温,不宜过劳,保持情绪稳定,节制性交,忌食生冷及辛辣食物。
历史考证 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灵枢·刺节真邪口水疝,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而状如水晶,或囊痒而燥出黄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声……(《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十九》)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水声,小便频数,脉迟缓,此醉后饮水入房,汗出遇风寒,湿毒乘聚于囊,名水疝也。(《外科理例·囊一百四》)水疝,肾囊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出水气自安,如肿痛日久内脓已成,胀痛者,可即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萸肉丹皮、泽泻。(《外科正宗》)水疝者囊肿痛,而状如水晶,阴汗时出,痒搔而出黄水,水腹按之而作水声,此必得于醉酒房劳汗出遇风湿热乘虚流结囊中,二便胀秘不通也。(《疡医大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