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蜂窝织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蜂窝织炎

  
疾病名称(英文) cellulitis
拚音 FENGWOZHIYAN
别名 中医:,发被,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球菌性皮肤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蜂窝织炎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疏松结缔组织炎症。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通常认为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其它细菌如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和厌氧杆菌亦可致病,化学刺激或异物存留于软组织中,也可继发感染引起蜂窝织炎。本病常继发于创伤和溃疡,也可发生在正常皮肤,尤其在患有淋巴管性、肾性或坠积性水肿的人中。
中医病因 蜂窝织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痈和发被,好发于颈、喉、脐、臀等部位,本病多为风热毒邪侵犯及湿热蕴结而形成。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应首辨发病部位,以明确病之轻重;一般发生在结喉处者,病变较重,来势暴急,应当重视,其次为颈部两侧,病情易变。再者本病应辨清风热和湿热,有时风热容易兼挟湿热,都需进行辨证论治。
一、风热侵袭
证候:局部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头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风热病毒挟痰蕴结于颈、喉结、脐等部位,热壅血瘀,血肉腐败而发上证。
二、湿热挟毒
证候:局部红、肿、热、痛,容易化脓,化脓后脓出臭秽,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湿热挟毒薰蒸肌肤,毒壅肉腐,肉腐为脓。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蜂窝组织炎诊断标准:
1.初起局部呈弥漫性红肿,境界不清,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其上可发生水疱,中央炎症显著,病变位置较深者,红肿多不明显,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以后组织逐渐溶解、软化,出现波动,破溃而形成溃疡,2周左右结疤而愈,亦有不破溃者,炎症浸润自然吸收而消退。
2.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及肛周等部位。
3.局部疼痛剧烈,伴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4.严重者可伴发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疡及败血症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局部有红、肿、热、痛,红色较暗,隆起不明显,边界不清,中央处颜色较周围深,有时也可出现捻发音。
2.感染严重者,病变中央区,容易形成坏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3.病变部位浅者,组织较疏松,肿胀明显而疼痛较轻。病变部位致密者,则肿胀不明显,疼痛较剧烈,全身症状较重。
4.常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5.口底部蜂窝织炎,可引起讲话饮食困难,加之喉头水肿,常导致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应引起注意。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应与丹毒鉴别:蜂窝织炎常侵犯皮下筋膜下组织,好发部位为四肢、颈部,色为暗红,中间明显,四周较淡,边缘不清,无复发,无后遗症。丹毒常侵犯皮肤或粘膜内网状淋巴管,好发于小腿及面部,色为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常复发,下肢反复发生可致象皮肿。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急性蜂窝组织炎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消失,破溃者创面愈合。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当休息,局部制动,患处抬高,加强营养。
2.局部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用金黄膏外敷,也可作紫外线或超短波治疗。
3.对症处理,剧痛者给止痛剂,如消炎痛25mg/次,3次/日,口服。
4.抗生素,常选青霉素G,560μ/次,1次/日,静滴;或先锋霉素V,5g/次,1次/日,静滴,连用2周。
二、手术治疗
1.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2.炎症广泛,皮下坏死严重者,应作广泛的多处切开引流。
中医治疗 本病根据其转化,应根据不同阶段,灵活应用消、托、补三法,初、中期应用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清利湿热。后期应酌情应用补法。
一、辨证选方
1.风热侵袭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20g,板蓝根30g,赤芍15g,薄荷10g,黄连15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牡丹皮15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湿热挟毒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托毒。
方药: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30g,车前子(布包)30g,苦参15g,黄连12g,木通15g,瞿麦30小龙胆草30g,川牛膝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破溃:宜提脓祛腐,用八二丹或九一丹,并用药线引流,再用金黄膏或玉露膏盖贴。
2.收口:脓腐已尽,宜生肌收敛,以生肌散掺入疮口中。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