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急性胃扩张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急性胃扩张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gastric dilatation
拚音 JIXINGWEIKUOZHANG
别名 中医: 胃脘痛,呕吐,痞满,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胃扩张是指胃和十二指肠上段急性极度扩张,胃腔内有大量气体、液体或食物潴留。通常作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出现,有时暴饮暴食也可引起。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外科手术由于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尤其是腹腔、盆腔手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直接刺激躯体或内脏神经而引起胃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常,反射性抑制胃壁,导致胃平滑肌松弛,形成胃扩张。麻醉时插管、术后给氧和鼻饲管使过量氧气或空气吸入胃内,也是形成胃扩张的原因。 2.疾病状态某些疾病如胃扭转、嵌顿性食道裂孔疝等造成的十二指肠壅积症、十二指肠肿瘤、异物等均可引起胃扩张。幽门周围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脊柱畸形、环状胰腺、胰癌等如若压迫胃的输出道,均可引起急性胃扩张。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者以及脊柱过度后伸位、躯体石膏模型固定者,也可发生胃、十二指肠扩张,可能与十二指肠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有关。各种原因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神经病变、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及以缺钾为主的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均可影响胃的张力和胃的排空而导致急性胃扩张。 3.各种外伤产生的应激状态尤其上腹部挫伤或严重复合伤,致使腹腔神经丛受到强烈刺激形成急性胃扩张。 4.短时间内进食过多迅速使胃腔过度膨胀,胃壁肌肉突然受到过度牵伸而致神经反射性抑制,形成急性胃扩张。
中医病因 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所云:“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之不同,皆使人呕……。”常规纳如下几类:1.脾胃功能失调手术、外伤损伤正气,或素体脾胃虚弱。脾虚不升,胃弱不降,气机失和,致使胃脘胀满疼痛,或水谷随气逆而出,形成呕吐;脾不运化,痰饮内停,阻滞气机,不通则逆,不通则痛;脾胃虚寒,中阳不振,不能承受水谷故而院痛呕吐。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滞停积,中焦气机受阻,因而脘腹胀满,疼痛拒按。3.情志不和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机失于通降,因而胃脘疼痛,胸腹胀满,呕吐频繁;肝郁化火,火灼中焦,脾胃有热,新谷入胃,与热气相搏,故而呕吐;热耗阴液,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而致胃气不和,故呕故痛。4.热邪犯胃热邪客中,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呕恶频繁,阴液外泄,加之邪热灼阴,阴竭阳脱。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某些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常见者有:①外科手术: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尤其是胃切除、迷走神经切断术,均可直接刺激胃部,或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而抑制胃的运动功能;②疾病状态:胃扭转、嵌顿性食管旁裂孔疝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壅积症;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过量、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低钙血症;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肺源性心脏病、尿毒症、肝硬化伴肝昏迷者,以及全身和腹内严重感染等也均可影响胃的张力和排空;神经性厌食可因吞气而发生胃扩张。③应激状态:各种外伤,尤其是颅脑外伤、背部和腹部创伤、剧烈疼痛引起胃肠神经功能障碍而致病。扩张的胃还可机械地压迫静脉,使血液淤滞于腹腔内脏。并可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严重呕吐,大量液体丧失,以及胃十二指肠扩张所致的反射性内脏血管舒张及并发肺部感染等,可致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大量呕吐、禁食和胃肠减压引流,可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中医病机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为消化系统之总枢。脾胃功能失调,内生痰浊,阻滞胃气和降;脾胃虚寒,寒不化水,上泛而呕;寒主凝滞,不通则痛;暴饮暴食,脾胃腐熟运化不及,食积停滞于胃,故疼痛作呕;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肝胃失和,故呕恶吞酸,腹痛胁胀;邪热客中或肝郁化热,水谷与热相搏,胃脘嘈杂,胃失濡养,胃气不平,受纳失司,亦呕亦吐;热灼胃阴,阴液外泄,可致亡阴证。
病理 胃和十二指肠高度扩张,胃壁可能因过度伸张而变薄,胃表面血管扩张、充血,胃壁各层均有出血现象,个别血管可有血栓形成,或因血运障碍而致坏死和穿孔。有炎性水肿时胃壁增厚。多数病人有十二指肠横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甚至十二指肠壁可能发生压迫溃疡。晚期,胃粘膜上有小糜烂点。胃壁坏死、穿孔时可引起腹膜炎。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急性胃扩张一般分为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胃热上涌、阴竭阳脱等七型。
1.脾胃气虚
证候:面色萎黄,倦怠无力,呕吐频作,脘腹膨胀,隐隐而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候分析:术后伤正或素体脾胃不足,脾运胃纳失调,水谷不能消化吸收,机体失养,故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胃阳不振,不能承受水谷,故而呕吐频作;中焦升降失常,故脘腹膨胀,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气虚之征。
2.脾胃虚寒
证候:面色晄白,畏寒喜暖,口干不喜饮,呕吐时作时止,脘腹胀痛喜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弱。
证候分析: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受纳障碍,入胃水谷不降而逆,表现呕吐时作时止;寒侮阳气,不能温达四肢,故而畏寒喜暖;腹痛喜按,舌淡苔腻,脉濡弱均为虚寒之象。
3.胃阴不足
证候:呕吐反复发作而量不多,有时为干呕,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胃阴耗伤,胃失濡养,气失和降,故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津液为阴,阴耗则津少,津液不得上承而感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4.饮食停滞
证候:呕吐酸腐,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秘,舌质或红或暗或正常、苔厚腻,脉滑实。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食滞停积,中焦气机受阻,因而脘腹胀满而痛;胃内有瘀,故痛而拒按;食积内阻,浊气上逆,故呕吐酸腐,或嗳气厌食;浊气不降,故大便亦不正常;苔厚腻、脉滑实属食积内停之候。
5.肝气犯胃
证候: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痛,精神抑郁或易怒,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气不和,因而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痛;肝失疏泄,情志不舒,故而精神抑郁或易怒;舌边红,苔薄腻,脉弦均为气滞肝旺,食滞胃腑之征。
6.胃热上涌
证候:呕恶酸腐积食,脘腹胀痛拒按,口干烦渴欲冷饮,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
证候分析:热邪犯胃,阻遏气机,胃失和降,故而呕恶酸腐食积;热灼胃阴,津液不足,故口干烦渴冷饮;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均为实热之邪作祟。
7.阴竭阳脱
证候:初始为汗出而粘,面色潮红,呼吸短促,烦躁不安,继之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手足厥冷,气息微弱,舌淡脉微。
证候分析:由于病情控制不利,呕吐失水,阴液外泄,阳随阴耗;亦可因热邪耗阴,阴竭阳脱。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1.手术后早期、长期卧床或过度饱食者,出现上腹部膨胀,并伴有不自主及无力的呕出胃内容物之症状。2.X线腹部平片可见扩张和充满气体的胃腔,有巨大的胃内气液平面,严重者占据腹腔的大部分。3.应排除幽门梗阻、高位机械性肠梗阻及急性胃肠炎。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患者初始仅感上腹或脐周胀痛,常呈持续性,不剧烈,随后出现恶心及呕吐。起初为小口,表现为不自主和无力的呕吐胃内积液,以后呕吐量逐渐增加。呕吐物为污浊的棕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呕吐后症状并不减轻。随着病情加重,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抽搐、尿量减少等症状。可因休克或尿毒症而死亡。上腹部膨胀,可见毫无蠕动的胃轮廓。全腹可能有弥漫性轻度触痛,或局部压痛。叩诊过度回响,有震水声。脐右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轻压痛,其右下界较清,此为极度扩张的胃窦,称作“巨胃窦症”。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1.腹部X线检查 腹部X线立位片,可见膨大的胃泡,有一宽大的液平面和充满腹腔的扩大的胃轮廓及左膈肌抬高。 2.超声波检查 胃部超声波显示上腹或左上很似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即胃型;内为无回声区有漂浮光点及光团,随体位向重力低位移动,并有气体反射影;下胃管抽吸后,肿块随之缩小。
实验室诊断
血液 血白细胞总数多属正常。明显脱水后因血液浓缩而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由于反复呕吐导致胃酸、钾、钠及氯离子丢失,出现低钾、低钠及低氯血症,血二氧化碳结合率升高。
尿 失水、休克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缺血,甚至变性坏死,出现蛋白尿、管形尿。此时血尿素氮也增高。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弥漫性腹膜炎、高位机械性肠梗阻及幽门梗阻相区别。弥漫性腹膜炎常有肠道穿孔或腹腔内脏器急性炎症的病史,腹膜刺激征明显,肠鸣音消失,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小肠高位机械性肠梗阻,常有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呕吐物为小肠内容物,胀不明显,X线检查可见到多个阶梯状液平。幽门梗阻者常有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可见胃型和胃蠕动波,胃扩张程度很轻,呕吐内容为食物和胃液。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呕吐、腹部胀痛消失,腹部体征消失。进食后72小时未再出现胃扩张。
预后 近年由于手术前后之准备和处理的进步,手术后急性胃扩张已很少发生。一旦发生,由于诊断和治疗的及时,预后大部良好。过度饱食所致的急性胃扩张,由于病情严重,发展变化急剧,死亡率仍较高,可达20%。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手术后急性胃扩张,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可放置胃肠减压管,吸出胃中全部积液和气体,并用温生理盐水洗胃。直至吸出液为正常性质时,给予少量液体。如无储留,即可开始流质饮食,并逐渐加量。如无好转反恶化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2.过度饱食所致的急性胃扩张,一般胃管常难以吸出胃内容物残渣,此时可用洗胃管抽吸。经减压或洗胃后,腹部膨胀未能明显减轻,或大量食物不能吸出,或有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者,则须选择以简单有效为原则的手术治疗,如单纯胃切开减压、胃修补及胃造瘘术等。如若出现较大面积胃壁坏死,则宜采用近侧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术为妥。
3.全身症状治疗有抗休克,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注意不要因血液浓缩而忽视低血钾。
4.其他内科疾病并发急性胃扩张,除进行禁食、胃肠减压、全身支持治疗外,还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经上述治疗症状仍不缓解者,仍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治疗
1.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和胃,降气止呕。
方药:旋复代赭石汤或橘皮竹茹汤加减。旋复代赭石汤重在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主治脾胃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的胃脘痞满,嗳气呕吐,恶心呃逆。方中人参甘草大枣扶脾益胃;旋复花、代赭石降气镇逆;半夏、生温胃降逆,化痰散结;橘皮、竹茹协助降逆止呕;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夹有胃热可重用竹茹清胃热、降胃气;如腹部胀痛明显可加积实消胀除痞,加白芍缓急止痛。
2.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丸加味。理中丸重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方中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干姜温中祛寒。如呕吐清水不止者加吴茱萸温中降气而止呕吐;脘腹胀满明显者加砂仁陈皮、半夏理气化湿降逆。
3.胃阴不足
治法:滋补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或益胃汤加减。麦门冬汤和益胃汤重在滋养肺胃之阴,平降上逆之气。主治肺胃阴虚所致的呕逆咳喘,方中麦冬玉竹沙参滋养肺胃之阴;半夏降逆下气,理气化痰、党参、甘草、粳米补益脾胃。如阴伤过甚减半夏用量,加石斛、竹茹滋阴降逆;脘腹胀满明显者加砂仁、陈皮理气除胀。
4.饮食停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和大柴胡汤加减。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滞,大柴胡汤重在荡涤肠胃。二方合用主治食滞胃肠,脘腹痞硬作痛。方中神曲莱菔子、山楂消谷、面、肉食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祛湿和胃;积易化热,故加连翘清热散结;柴胡、黄芩和解中焦;半夏、生姜降逆止呕,配合大黄枳实加强荡滞降气之力;白芍缓急,配大黄、枳实驱腹中实痛。如素体虚弱,慎用大黄、枳实。如素体强壮,病程短者,亦可用催吐法。方选瓜蒂散,用淡豆鼓煎汤送服,主治食积上脘。方中瓜蒂味苦,其性涌泄;赤小豆味酸,两药相伍,酸苦涌泄;淡豆鼓轻清宣泄兼宣胸中邪气。三药合用,共成涌吐痰涎宿食之剂。
5.肝气犯胃
治法:舒肝和胃,理气降逆。
方药:柴胡舒肝散金铃子散加减。柴胡舒肝散重在疏肝解郁,金铃子散重在理气止痛。主治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方中柴胡、枳壳疏肝导滞;芍药、甘草柔肝理脾;香附、陈皮、助疏肝理气之力;川芎元胡川楝子理气活血,解郁止痛;再加竹前、代赭石降逆止呕。如肝郁化火,咽干烦急,加玉竹、石斛、白薇,滋阴降火除烦。
6.胃热上涌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吐。
方药:玉女煎加减。玉女煎重在清胃火,滋胃阴;主治胃腑郁热,气机不畅。方中生石膏清胃腑之火,火邪驱除,正气伸张,气机调畅;知母、麦冬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气随阴存,以保脾胃升降有序,呕恶腹胀自消;牛膝既滋肾水又能引热下行。如呕吐剧烈可加竹茹清热止吐;如腹胀难忍可加枳壳、内金理气消滞。
7.阴竭阳脱
治法:回阳救逆,护阴固阳。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大补元煎滋补元阴,如弱虚热明显,方中加生地滋补阴液,清热凉血;还可加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作用;如若阳气欲脱,加附子温补阳气,合方中人参回阳益气救脱。
中药
针灸 1.针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穴。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章门,针刺用补法加灸;饮食积滞者加下脘、内庭;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针刺均用泻法。2.拔火罐常取中脘、胃俞、脾俞等穴处拔火罐。3.耳针取脾、胃、肠、神门等穴针刺或贴敷。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胃扩张以禁食、胃肠减压及全身支持疗法为主。中药多用于恢复期。急性期可根据临床证候,于胃管饲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及通里攻下等方药之水煎剂的滤过液,胃内保留30~60分钟。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1.急性胃扩张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轻度胃扩张,经过禁食、胃肠减压以及给予水、电解质和能量的补充等处理后,预后良好。对症状较重上述处理不理想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对于在饱食后发病、经内科治疗12小时病情仍不缓解甚至有加重、并发胃穿空倾向者,或因肠系膜血管撕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等并发症时宜积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在腹部大手术后应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术,直到肠蠕动恢复及有肛门排气。必要时给予鼻饲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降逆止呕及通里攻下之中药汤剂。如旋复代赭石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及枳实导气丸等加减。对于严重创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经常注意变换体位。加强卫生宣教,避免暴饮暴食,尤其在过度劳累、受凉、情绪波动或其它不适时不宜过度饱食。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