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xomphalos |
拚音 | QIPENGCH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先天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脐膨出是指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部分腹腔脏器通过脐带基部的腹壁缺损突向体外,表面盖有一层透明囊膜的畸形。常合并有染色体异常,如13、18、21三体综合征。脐膨出伴有巨舌症,巨体症病例称为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在胚胎第6—10周时,由于腹腔容积尚小,不能容纳肠管,因此中肠位于脐带内,形成暂时性脐疝。待至第10周后,腹腔迅速增大,中肠退回腹腔。而胚胎体腔的关闭,则由头侧皱襞,尾侧皱襞和两侧皱襞共四个皱襞,从周围向腹侧中央摺叠而成,并汇合形成未来的脐环,如果在上述发育阶段,胚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体腔闭合过程停顿,就可产生内脏突出畸形。当四个皱襞中某个皱襞的发育受到限制,就产生不同部位的发育缺陷,依此而分为三种类型。(1)脐上部型:由于头侧皱襞发育不全,除有脐膨出外,常伴有胸骨下部缺损,隔疝,心脏畸形,心包部分缺损等畸形。(2)脐部型:由于两侧皱襞发育不全所致,依据腹壁缺损和膨出囊膜的大小差异。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其发生率为2200—10000个活产中有一例,男女之比约为3:2。30%—75%伴有其他先天畸形,有生命危险的重症畸形的发生率高达37%—40%。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上可有两种分型:①脐膨出:最常见,腹壁缺损较大,肝脏常突出于腹腔外,较少有合并畸形,常被称为巨型或胚胎型脐膨出。亦可称为通常型或腹壁形成不全型,②脐带疝:腹壁缺损较小,仅有小段肠管通过脐环疝人脐带基部,可伴有美克耳憩室、肠旋转不良等畸形。常被称为小型或胎儿型脐膨出,亦可称为肠管还纳不全型。(3)脐下部型:由于尾侧皱襞发育不全,除有脐膨出外,常伴有膀胱外翻,直肠肛门闭锁,小肠膀胱裂等畸形。膨出内脏的表面有一层羊膜(外层)与腹膜(内层)所组成的囊膜包裹、 两层之间含有一薄层胚胎样组织(wharton胶)。囊膜略呈白色,菲薄,透明,无血管结构。脐带附着于膨出囊膜的中部或下半部,脐血管穿过囊膜进入腹腔。腹壁皮肤终止于脐膨出基部的周缘,略成堤样隆起。 |
体检 | 体检时可见新生儿的腹部中央有一膨出的囊状肿物,表面有一层光泽而透明的囊膜,透过囊膜可见囊内的腹腔赃器,在囊顶上有脐带残株附着,腹壁皮肤常停留在膨出囊的基底部或少许超过一些。随着时间过久之后,囊膜逐渐混浊,变成黄白色脆弱组织,或因破裂而内脏脱出,或因感染而坏死以致腹腔感染。囊膜也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破裂,出生时可见肠管悬挂在腹壁之外,但通常并无肠梗阻或呼吸窘迫等症状,脐带疝病例有时未被认出,在结扎脐带时,可误将肠管一并结扎在内,导致肠瘘或肠梗阻。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出生后,为避免囊膜破裂和污染,局部应立即用无菌温湿生理盐水敷料及塑料薄膜覆盖加以保护,可减少热量及水分的丧失。在转送过程中,要保暖,置胃管并持续吸引,减少胃肠内积气,以利治疗。 手术方法的选择,按腹壁缺损大小,体重,合并畸形而作出判断。一期修补法是最理想的方法,适用于腹壁缺损较小的脐膨出,特别是脐带疝,膨山内容回纳后不致于腹压增高而影响呼吸、循环或肠道受压梗阻者。二期修补法适用于巨型的脐膨出,尤其是有肝脏脱出者。手术要点是保留囊膜,解剖游离两侧皮肤,并作减张切口,然后将皮肤在囊膜上方覆盖缝合,造成腹壁疝。第二期手术可在3个月—1岁时施行。分期修补法适用于巨大的脐膨出,以及囊膜破裂而肠管脱出者,应用合成纤维膜制成袋形与腹直肌缘缝合,以后每隔数天将袋顶收紧缩小,使内脏分次逐步回纳腹腔,一般约需2—3周。最后去除合成膜,分层缝合腹壁。 消毒剂涂敷疗法适用于巨型病例,或有严重合并畸形存在,或囊膜污染可能并发感染者。以前应用红汞液涂敷,因易发生汞中毒而被废弃,现用70%乙醇、0.5%硝酸银、碘伏等。具有杀菌力、蛋白凝固作用、收敛作用的各种药液,均可取得同样效果,使囊膜表面形成干痂。痂下生长肉芽组织,上皮逐渐从四周皮缘向中央生长。创面愈合后1—2 年再修补腹壁缺损。 脐膨出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病死率很高,近年由于呼吸管理和营养管理的加强,治疗效果显见改善。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