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ngenital eventration of diaphragm
|
拚音 |
XIANTIANXINGGEJIPENGCHU
|
别名 |
先天性膈膨升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先天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先天性膈肌膨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膈肌发育不完全所致。可见一层纤维性薄膜构成缺乏肌性和纤维性组织的横膈,虽然膈完整无缺,膈神经的功能也正常,但因肌层薄弱,被腹内压抬高。膈肌部分减少,轻度抬高,多发生在右侧;完全性膈肌膨出,即膈肌完全缺乏,膈膨升程度显著,常伴患侧肺发育不良或伴其他先天性畸形,多发生在左侧。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因膈肌膨出使患侧肺受压,肺活量、肺容量均减少,约为正常的1/3,肺气的摄入也减少1/2—2/3,肺受压后使纵膈障向对侧移位,迫使健侧肺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生儿时期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综合征,若发生在左侧的全膈膨升,可因胃固定位置异常而引起胃扭转,可出现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部分膈肌膨出多数可无症状,但也可反覆多次发生呼吸道感染,偶有活动后气急。少数膈肌膨出严重者,其患侧呼吸音降低,叩诊呈浊音,纵隔气管移位,舟状腹以及呼气时肋缘外翻。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诊断依靠X线透视或摄片证实,透视见患侧膈在吸气时无活动或稍下降,此点与膈神经麻痹所致的反常运动不同。摄片显示两侧横膈面不对称,患侧膈面升高或局限性升高,膈面平滑。左侧膈全膨出病例有时与先天性后外侧膈疝容易混淆,膈疝的膈面轮廓一般不如膈肌膨出完整,通常不涉及一侧的全部横膈,故可见一部分正常的横隔存在。左侧膈肌膨出可见充气扩大的胃泡在膈面之下,充气的结肠脾曲位其外下方;而膈疝在胸腔内可见充气的肠段和胃,若鉴别仍有困难,可作碘油或稀钡餐造影或腹腔内注入少量二氧化碳或氧气,此时膈面轮廓的显示更为清晰。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临床症状较轻或部分性膈肌膨出者不需手术治疗。若有呼吸困难综合证表现、血气分析提示有明显肺换气功能不足——血pO2 增高>6.67kpa (50mmHg), pCO2下降(10.67kPa(80mmHg)或经常反覆呼吸道感染或伴发胃扭转,肠旋转不良等消化道畸形,可经腹施行膈肌折叠术和同时纠正消化道畸形,若为双侧性膈肌膨出,影响肺功能,可经腹或左、右分次经胸,施行膈肌折叠术。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