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ructose intolerant disease
|
拚音 |
GUOTANGBUNAISHOU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遗传性疾病,代谢及营养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果糖不耐受症由缺乏果糖-1-磷酸醛缩酶及果糖-l,6二磷酸醛缩酶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此症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由于前述醛缩酶缺乏,果糖-1-磷酸未能代谢而积聚,反馈抑制果糖激酶,故果糖积聚于血流;又由于果糖-1,6- 二磷酸醛缩酶的缺乏,磷酸二经丙酮及三磷酸甘油醛生成受阻,于是糖酵解及糖异生受抑制,肝糖原增多而导致血糖下降,故乃非由于胰岛素增多所致。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患者大多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进食含果糖的食物或乳类时发生呕吐、厌食,以致引起反覆发作低血糖与进行性营养不良,肝渐肿大,有时有黄疸,凝血酶原降低。肝内有大量糖原及脂肪沉着,临床上酷似肝糖原沉着症。由于肾近曲小管受累可发生Fanconi综合征。轻症患者外观对完全健康,仅表现不喜甜食,食果糖后可有呕吐、腹痛及低糖血症。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诊断本症时可给患儿果糖后测血中果糖浓度,往往呈持久性升高,而血中葡萄糖降低,并可诱发低血糖症。血浆胰岛素亦低,且不受胰升糖素刺激而使血葡萄糖上升,血中乳酸亦低,但生长激素升高,可能由于低血糖刺激所致。血磷降低,部分由于磷排出增多。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如能及早诊断,1岁前开始不给蔗糖及果糖,可使本症渐减轻,以至缓解。长期坚持此治疗,可望成长为成人。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