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hild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
拚音 |
CHIXUFEIDONGMAIGAOYA(XIAOER)
|
别名 |
持续胎儿循环,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新生儿疾病(儿科)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较长时间保持肺循环高压,维持从胎儿型到成人型的过度血循环。临床上以紫绀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胎儿在宫内时血氧含量很低,氧饱和度仅55%,肺循环阻力高,右心室进人肺动脉的血液大部分通过动脉导管流向主动脉,仅少量血液至肺循环,然后回左心房。
正常胎儿肺循环阻力高的原因:①胎儿肺未膨胀,肺微血管处于折叠状态。②胎儿肺血管壁上有丰富的平滑肌,在低氧情况下处于收缩状态。一旦娩出,血氧和血pH升高,肺小动脉的平滑肌即放松,血管阻力下降,尤以生后2—3d下降最快,约在生后两周达成人水平。
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循环阻力高的原因:①肺小动脉肌层在出生前已过度发育,且降低了对氧的敏感性,出生后仍持续高压。②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肺小动脉痉挛,例如胎盘功能不全、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硬肿症时都可以使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再度开放,重返胎儿循环。③一些化学物质可影响血管扩张,例如α1抗胰蛋白酶成熟延迟时五羟色胺破坏减少,使肺血管持续收缩;相反前列腺素E、缓激肽、妥拉苏林可使新生儿肺血管扩张。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出生后24h内出现症状,紫绀明显,呼吸窘迫,即使吸入纯氧也不能使紫绀改善。心脏杂音可有可无。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一、x线平片显示心脏扩大,肺血管影减少。
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估计肺动脉压力,利用三尖瓣和肺动脉辩返流差估计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血pH和paO2降低。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早期须与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肺透明膜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以及休克等病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根据血pH和血气分析给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给较高浓度(60%左右)氧气吸入,必要时用机械呼吸,可试用妥拉唑林,首剂l—2mg/kg,在10min内从头皮静脉注入,或直接注入右侧心腔,以后则每小时1—2mg/kg维持,但如治疗前婴儿血压已降低或心肌功能不全要谨慎使用。必要时可与多巴胺或肾上腺素配合用。试用成人血红细胞部分换新生儿血有一定疗效。如因原发疾病引起动脉导管开放,则须治疗原发疾病,并纠正酸中毒。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