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retinopathy of premature infant
|
拚音 |
ZAOCHANERSHIWANGMOBING
|
别名 |
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新生儿疾病(儿科)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是由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引起的眼部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视网膜水肿等病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大部分患儿的发病与在生后10—14d内接受高浓度氧治疗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主要发生于早产儿、体重低于1500g者尤易发病.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若早产儿吸入氧的浓度过高,paO2大于13.3kPa(100mmHg时),视网膜即可出现以下变化:先有视网膜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损害而使视网膜缺血,继之于3—6周内视网膜血管扩张、弯曲,并有杂乱毛细血管的新生伴渗出和出血。有些病例的病变至此阶段不再发展,即可逐渐恢复;但部分病例,病变可继续进展,新生血管向前延伸入玻璃体并靠近晶体,同时有纤维组织增生,视网膜水肿,最后除视神经乳头附近的视网膜外均发生剥离,以致不可逆地导致患儿失明。病情严重者双侧眼球变小,前房变浅,伴继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本病的发生及病变程度与小儿出生时的成熟度、血氧浓度及接受高浓度治疗持续时间的久暂有关,应着重预防。必须严格掌握早产儿氧疗的指征,并注意氧的浓度,一般以40%为宜;对接受氧疗的早产儿应经常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以维持在6.7—9.3kPa(50—70mmHg)较为安全,均勿超过13.3kPa(100mmHg)。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早产儿接受氧疗时每日口服维生E100IU,能减轻由氧引起的损害。早产儿氧疗过程中应经常作眼底镜检查,如有血管痉挛出现时,应即刻将吸入氧的浓度降低。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