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neurysmal bone cyst
|
拚音 |
DONGMAILIUYANGGU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运动系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曾被认为是骨巨细胞癌的一种变态。l942年。Jaffe及Lich-tenstein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骨病变,与骨巨细胞瘤无关。患骨外形隆起类似主动脉瘤,病灶为一无满血液之囊腔,因而定名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病因不明。有人认为是由于骨局部血液动力的障碍,引起静脉压持续增高,导致血管扩张,受累部骨质吸收及继发性反应性修复的结果。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病人年龄多数在lO-20岁之间。男女性别无明著差异。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显微镜下见病变主要为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间隙组成,内皮细胞并不常见。间隔中仅有纤维结缔组织。常见到纤维性骨小梁,亦有明显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及多核巨细胞。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病程发展较快。也有症状轻者,发展慢,可半年至数年之久。
|
病史 |
常有外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本病少见。全身骨骼均可发病,但长骨及脊柱为好发部位,尤以股骨上端较为多见。发生于长骨者,累及干骺端和偏骨干部位;发生于脊柱者,多累及椎弓的棘突和椎板。早期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病灶部位于表浅者病人常能扪及骨性肿块。如果病灶邻近关节,可引起关节的功能障碍。位于脊柱者,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压迫性症状,如截瘫等。患骨呈薄壳状,向外膨出。囊腔为海绵状结构,空隙内含暗红色血液,不断自空隙内溢出。空隙之间由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有时含有骨质。
|
体检 |
X线检查可见病灶处于偏中心位,呈一吹气样囊状膨胀阴影,其中有许多骨性间隔,使整个阴影呈肥皂泡沫样。阴影的最大直径可达5-8cm。位于手足部短骨、肋骨或腓骨等处的病灶,常使患骨呈对称性梭形扩张。有时骨壳破裂,穿破骨皮质。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可见病灶处于偏中心位,呈一吹气样囊状膨胀阴影,其中有许多骨性间隔,使整个阴影呈肥皂泡沫样。阴影的最大直径可达5-8cm。位于手足部短骨、肋骨或腓骨等处的病灶,常使患骨呈对称性梭形扩张。有时骨壳破裂,穿破骨皮质。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需同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骨血管瘤和成骨细胞瘤等鉴别。另外要注意是否为其他肿瘤的合并病变,以防漏诊。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本病为一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彻底刮除,必要时辅以碎片植骨或截除术。如果病灶位于脊柱或手术非常困难的部位,或者在手术时因出血未能彻底刮除者,可采用放射疗法。对晚期病例骨组织广泛破坏且软组织受浸润,在四肢者最后甚至需要截肢,或作节段性切除。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