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pidermatic carcinoma in situ
|
拚音 |
BIAOPIYUANWEIAI
|
别名 |
Bowen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表皮原位癌又称Bowen病,是一种较少见的早期表皮内癌。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日光和砷剂慢性刺激可能是主要原因,其它如煤焦油制剂等长期作用,病毒感染,摩擦或损伤与遗传素质等都可为诱因。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发病年龄平均为65岁。男多于女。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较少见。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表皮所有各层失去正常形态,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大多不典型,间有角化不良.与周围正常表皮有明显界限。不典型细胞的大小、形态极不一致,核的大小、形态和染色深浅也不一致,核红明显,胞质在核周围常常呈空泡状。此外,还常见瘤巨细胞和异常核分裂象。若作连续切片,示病变常波及毛囊漏斗和皮脂腺导管。组织学上需与日光性角化病、砷剂角化病、湿疹样癌区别。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慢性病程,可多年不变。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初发时为淡红或暗红色丘疹,表面有少量鳞屑或厚痂,逐渐扩大,并常融合成边界清楚且稍隆起的斑块,呈圆形、卵圆形、环状、匍匐状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5—8cm或更大,覆以棕或灰色厚的硬痂,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则露出颗粒状或乳头状糜烂面,但不易出血,触诊时其边缘和底部较硬,愈合后可有萎缩性疤痕和色素沉着。损害常为单个,亦可多发,可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面、颈和手背或非暴露部位如躯干等。粘膜亦可累及,男性多见于龟头,女性常发生于大阴唇和小阴唇。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特别是在外生殖器处可有痒、痛感。约20%-30%演变成侵袭癌。约2%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接近一半患者并发其它器官和部位的肿瘤。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临床上有时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鉴别。组织学上需与日光性角化病、砷剂角化病、湿疹样癌区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病程慢性,可多年不变。约20%-30%演变成侵袭癌。约2%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接近一半患者并发其它器官和部位的肿瘤。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外科手术切除极少复发。放射治疗适用于损害较大或发生在不宜手术的部位。局部敷贴氟尿嘧啶软膏,足叶草酯等亦可试用。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