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
|
拚音 |
YAYUANXINGGAIHUA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肿瘤,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牙源性钙化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虽名为囊肿,但常伴有部分实质性或全部均为实质性的真性肿瘤。肿瘤囊壁较厚,内壁有大量白色颗粒状钙化物或豆渣样物质附着。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囊肿型多见于青年,实质性肿瘤型发病年龄较大,多见于老年人,男女性别无差异。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肿瘤囊壁较厚,内壁有大量白色颗粒状钙化物或豆渣样物质附着。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颌骨肿胀,绝大多数为无痛性肿块,骨质膨隆,有囊性感,可有牙齿松动。多见于切牙到前磨牙区以及中线区,2/3发生在颌骨内,1/3发生于颌骨外软组织中,主要见于牙龈。上下颌骨发生率几乎相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表现为单房透光阴影,界限清楚,似典型牙源性囊肿,但其中可见有不透光钙化灶,其形态多不规则,大小不等,透光区大于钙化区,且多为点状钙化灶,以此区别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牙源性钙化囊肿治疗主要为肿瘤摘除,如为实质性则应在正常骨质内切除肿瘤。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过去亦被认为是造釉细胞瘤的一个类型。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亦将其列为独立的疾病,虽名为囊肿,但常伴有部分实质性或全部均为实质性的真性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