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ndodermal sinus tumor of ovary
|
拚音 |
LUANCOUNEIPEIDOU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卵巢内胚窦瘤:是一种较罕见的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来自具有向体细胞或有时向滋养层分化能力的未分化多能性细胞。由于其形态及生化方面均与人胚的卵黄囊组织相似,故又称卵黄囊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15%。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卵巢内胚窦瘤早期常经淋巴道转移至腹主动脉旁和髂淋巴结,继而发生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以肝、肺、骨及脑转移为常见。此外,还可播散至腹膜、肠系膜及网膜等处。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肿瘤常为单侧性,一般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呈浅表分叶状,有包膜,但常不完整,表面光滑,质软,部分囊性。切面以实质为主,有出血坏死区,也可有囊性或海绵样区。呈红褐、灰红或灰黄色或粉白色,质软而脆。其组织学特征为:①有空泡网状结构和小囊腔存在。②血管周围结构(schiller的肾小球样结构,或称Schiller-Duial 小体)。③被覆扁平上皮的囊样结构。④未分化的肿瘤细胞堆积形成细胞巢或呈片状排列。⑤肿瘤细胞内及空泡网状结构的网孔内含有透明的PAS反应阳性小球体。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卵巢内胚窦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腹部包块、腹胀、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因肿瘤生长迅速、血供差,可发生坏死、出血、破裂,而有急腹痛。此外,可有发热呕吐、消瘦、软弱等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该肿瘤细胞能合成甲胎球蛋白(AFP),故检测血清AFP,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以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大网膜反转移灶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见“卵巢肿瘤”条)。该肿瘤对放射不敏感。预后极差,死亡率高。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