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ucinous tumor of ovary
|
拚音 |
LUANCHAONIANYEXINGZHO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卵巢粘液性肿瘤是卵巢生发上皮来源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发生率仅次于浆液性肿瘤。 占全卵巢肿瘤的23.5%,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1、粘液性囊腺瘤: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多发生于30—50岁。
2、粘液性囊腺癌:发生率较低于浆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4.3%。多发生于40—50岁妇女。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1、粘液性囊腺瘤;双侧性者约占10%—15%。一般为多房,体积多较浆液性囊腺瘤大,可形成重达数十公斤的巨大肿瘤。其表面光滑,灰白色,囊壁较厚,切面呈单房、多房或蜂窝状,囊腔内常含粘稠性胶冻样物质,呈乳白色、黄色或棕色,偶见清亮粘液。约10%—25%可见囊腔内壁或囊壁表面有乳头状增生,称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镜下可见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衬单层高柱状粘液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或呈乳头状突起。上皮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核,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底部,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似;另一种为肠型上皮,在粘液上皮之间插有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嗜银细胞。巨大肿瘤的上皮细胞可因囊内压力而成扁平状。粘液性囊腺瘤的预后良好,但可发生恶变。粘液性囊腺瘤破裂或经穿刺内容物流山后,瘤细胞可种植在腹膜上产生大量粘液,形成腹膜假粘液瘤。
2、交界型粘液性囊腺瘤:这种肿瘤在组织学及生物学特性上介于良性及恶性之间,约15%囊内有乳头状增生,其数目良性者较多,可复发或有大网膜、腹膜种植。镜下诊断标准同交界型浆液性囊腺瘤。3、粘液性囊腺癌:肿瘤为囊性,但有明显实质区,表面光滑,很少有外生乳头,有时包膜浸润,与大网膜、周围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切面呈多房性,中间夹有实质区,有时大部分为实质区,呈灰白色,脑组织样,组织极脆,囊腔内液可以稀薄,粘稠,或如胶冻状,但常为血性。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多在四层以上,层次紊乱,极性丧失,细胞大小不一,有明显异形性,细胞分泌消失或亢进,形成粘液糊,细胞核大小规则,深染,核仁明显,分裂相多见。上皮可增生成乳头状,乳头内间质极少或无。上皮亦可向下凹陷形成许多小腺体,腺体上皮增生向腔内突出形成筛状结构,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小巢状浸润间质。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粘液性囊腺癌不同于浆液性爱腺癌,一般只限于一侧卵巢,预后较浆液性好,五年生存率约70%。本肿瘤有趋向直接播散或转移至子宫及盆腔,或通过淋巴道向远处转移。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