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erous tumor of ovary
|
拚音 |
LUANCHAOJIANGYEXINGZHO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浆液性囊腺癌卵巢浆液性肿瘤:为卵巢生发上皮来源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25%,肿瘤可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包括:浆液性囊腺瘤、交界型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1、卵巢浆液性肿瘤:镜下可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内衬排列整齐、大小一致的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中央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核,核染色质均匀,无核分裂。有时可见纤毛上皮或输卵管型上皮。有乳头自囊壁长出,乳头上皮和内壁相同,中心间质为疏松粘液样或致密的结缔组织,有时间质水肿,胶原变性,在囊壁上皮乳头内可见呈同心圆排列的钙盐沉着,称为砂粒小体,在X线摄片上显影。种植在腹膜上的肿瘤,组织学上仍是良性。凡单房而囊壁光滑者称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有乳头状生长者称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后者常为多房性、双侧性。浆液性囊腺瘤预后良好。
2、交界型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在外观上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无明显区别而在组织学及生物学特性上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交界型指低度潜在恶性。交界型浆液性爱腺瘤约70%为双侧性,较良性者多见,乳头状物的数目亦较良性者多,有时可穿破包膜达肿瘤表面。镜下可见:①乳头上皮增生而成上皮簇。②上皮细胞呈复层(但不超过三层),有轻或中度间变。③可见核分裂相,但每高倍视野不超过一个。④无肿瘤间质浸润。交界型浆液性囊腺瘤预后良好。
3、浆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囊性,或半实质性。囊内乳头多,囊壁表面亦可有细小乳头,包膜不完整或有粘连。肿瘤切面常为多房性,囊壁内有乳头生长,乳头微细成簇,似菜花状或疣状,质脆而软。肿瘤的实性区常有出血坏死,囊内含有血性混浊液体。镜下可见囊壁上皮明显增生而呈复层排列,一般在4—5层以上,甚而聚集成堆,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无纤毛,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核不规则,染色质呈粗块状,核分裂相高倍视野>1—2个。乳头分支多,可互相融合成实性团块,也可为筛状结构,乳头的纤维间质极细小或缺乏。囊壁间质中可见癌细胞浸润。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粘液性囊腺癌差。五年存活率为Ⅰ期者约80%,Ⅱ期者约40%。肿瘤除侵犯盆腔器官外,导致全腹性腹膜种植为其特点。晚期时肿瘤可通过淋巴转移。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肿瘤的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因此必须早期诊治。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