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ervical malignant tumor |
拚音 | GONGJINGEXINGZHO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宫颈恶性肿瘤为发生在宫颈部的恶性肿瘤,按其组织来源可分成三类:①源自宫颈上皮的宫颈癌。②来自宫颈间叶成分的肉瘤。③由间叶性和上皮性成分共同生成的混合性中胚叶瘤或葡萄状肉瘤。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宫颈肉瘤:很少见,发生年龄40—60岁。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35%—12%),在多数西方国家中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占第二位。 宫颈葡萄状肉瘤:罕见。平均发病年龄28—31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1、宫颈葡萄状肉瘤:镜下可见含有两种以上异种中胚叶成分,如横纹肌纤维、腺体、软骨、骨骼、脂肪等。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宫颈癌:宫颈癌可分为鳞形细胞癌、腺癌(见“宫颈鳞形细胞癌”、“宫颈腺癌”条)。 2、宫颈肉瘤:常呈息肉状,引起阴道出血及水样、脓样或血性排液,伴有恶臭。妇科检查发现宫颈一侧增大,或有息肉状赘生物。宫颈肉瘤的病理、诊断和处理原则等与子宫肉瘤相似,(参见“子宫肉瘤”条)。 3、宫颈葡萄状肉瘤:是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罕见。小儿的宫颈部或阴道上段的间质丰富,在组织学上和内膜间质或苗勒氏管中胚叶相同,故小儿期、少年期葡萄状肉瘤好发于中颈或阴道上段。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阴道内块物,妇科检查可见到突出于阴道内的软而易出血的肿瘤,呈息肉样或葡萄状。 4、宫颈转移性癌:很少见。多由邻近器官直接蔓延(膀胱、直肠)或由淋巴、血行转移而来。胃癌和结肠癌先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其下方的髂总、髂外淋巴结,盆腔淋巴回流受阻造成淋巴淤积,引起淋巴管内癌细胞的逆行性转移而达宫颈。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宫颈葡萄状肉瘤:本病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放射和化学药物综合疗法,但肉瘤对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均不敏感,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早期发生血行转移、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手术治疗以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为宜。预后极差。 宫颈转移性癌:其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灶。预后极差。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