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cervix uteri
|
拚音 |
GONGJINGWEIZAOXINGQINRUNA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宫颈微灶型浸润癌是指癌组织已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灶较浅而小,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故属临床前癌,又称早期浸润癌(early stromal invasion)、镜下早期浸润癌等。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必须作宫颈多点活检,刮颈管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必要时作宫颈锥切术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分期属Ia期。其临床意义是在此阶段内, 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转移。
|
体检 |
妇科检查宫颈可以光滑或仅有轻度糜烂,肉眼看不见病灶,偶有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等。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故早浸癌只有根据显微镜所见才能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其治疗原则为根据浸润的范围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或不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宫颈微灶型浸润癌的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98%左右。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该病变由Mestwerdt(1947年)首先提出,并称之为微小癌,是指癌细胞浸润间质的深度自基底膜向下5mm以内。但由于测量深度的方法不一致,又有人认为癌灶融合成片或淋巴管血管癌栓会增加淋巴结转移的机会,因而关于微灶型浸润癌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意见迄今尚未统—。多数学者以浸润基底膜下<3mm或<5mm,为标准,但亦有认为<1mm时不会有淋巴管转移,才是真正的微灶型浸润癌。1971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EGO)仅规定Ia期为癌组织浸润基底膜下<3—5mm的深度,未描述显微镜下的标准。1974年国际妇科肿瘤协会(SGO)提出微灶型浸润癌的定义是癌变上皮浸润间质达基底膜下≤3mm,未波及淋巴管及血管,如有融合病灶或脉管内癌拴,即不能作为微灶型浸润癌,应列为Ib隐匿性癌。1978年中国第一次宫颈癌防治协作组会议参照FIGO分期,规定Ia期即早期浸润癌,指宫颈外观无癌灶,显微镜下浸润在基底膜下<5mm,无融合病灶,亦无淋巴管癌栓,并又分为la1(浸润深度<3mm)和la2(浸润深度3.1—5mm)。上述标准仅提及浸润间质的深度,对病灶的确切范围表达欠完善。目前都采用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于1985年修订公布的分期法,即Ia朗为临床前瘟,指仅由显微镜诊断者,又分为:Ia1期为显微镜证实的微灶间质浸润癌;la2期为显微镜下可测量的微小癌,其浸润间质的深度为从上皮或腺体的基底膜下不超过5mm,其水平播散范围不超过7mm。有淋巴管血管癌栓者不改变分期,但需注明,以便判断以后是否影响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