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umor of urinary bladder |
拚音 | PANGGUANGZHO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的病因可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类,多数患者的病因可能与体内色氨酸的代谢异常有关。色氨酸不能最后代谢成烟酸而在尿液中出现中间产物,如3-羟犬尿氢酸、2-氨基-3-羟苯乙酮和3-羟邻氨基苯酸等,从而诱发移行上皮细胞癌。吸烟是一种最重要的体外诱因,使膀胱癌的发病率较非吸烟者增加2—3倍。许多调查报告提示吸雪茄烟者膀胱癌的发病率并未增加。吸板烟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与膀胱癌有密切关系的职业有染料工业、皮革工业、金属机械制造业及有机化学原料工业等。在染料工业中主要致癌化合物为芳香胺类,其中联苯胺2-萘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1-萘胺的致癌作用较弱,苯胺无致癌作用。 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某些病毒感染、白斑病等都与膀胱癌有一定关系。寄生在膀胱壁的埃及血吸虫病与鳞形上皮癌有一定关系。腺性膀胱炎可以继发腺癌。 2.膀胱其他上皮细胞肿瘤:膀胱鳞形上皮癌的发生可能与长期慢性感染或膀胱结石的刺激有关。在非洲较常见主要与寄生于膀胱壁的埃及血吸虫病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据1978年上海市的统计,在5746例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中,膀胱肿瘤占61.5%。男性发病率为5.72/10万,女性为1.54/10万。平均3.63/10万。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93.0%。据上海市3010例膀光肿瘤的病理检查,移行上皮细胞癌占83.7%,乳头状瘤(移行上皮)7.2%,腺癌4.3%,鳞形上皮细胞癌4%。其他罕见的有肉瘤、纤维瘤、血管瘤、嗜铬细胞瘤、软骨瘤及皮样囊肿等。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膀胱癌可能因结石长期刺激,或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等所致。 |
病理 |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即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质、核改变和分裂相等可将膀胱肿瘤分为四级:ⅰ级指细胞分化良好,通常不累及固有层;ⅱ级显示细胞分化不良;ⅲ级和ⅳ级则细胞分化差,有严重间变。 膀胱肿瘤的分期(表1)习惯于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Jewett及Marshall的两种分期法。UICC用T代表临床分期,P表示病理分期。如原位癌为Tis/Pis,表不肿瘤未侵犯同有层;T1/P1期指肿瘤浸及固有层,但未达到膀恍壁肌肉;T2/P2期,指肿瘤已浸及膀胱浅肌层;T3/P3期,表示肿瘤浸及深肌层或累及膀胱外间脂肪其至外层腹膜;T4/P4期,反映肿瘤有远处转移。Jewett及Marshall则分为0期,即原位癌;A期相当于T1期;B1期相当于T2期;B2和C期相当于T3期;D1和D2期与T4期相当。 原位癌局限于粘膜之内,为浸润性癌的先驱,可与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并存,发病率为膀胱癌的1/10。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依据Broder分为4级,ⅰ、ⅱ级分化较好,ⅲ、ⅳ级分化不良。分化程度大多与浸润深度(分期)呈一致。有蒂的乳头状癌的恶性程度常较广基肿瘤(实体肿瘤)为低。 2.膀胱其他上皮细胞肿瘤: 膀胱鳞形上皮癌和腺癌都很少见,均为广基型肿瘤,恶性程度都较移行细胞癌为高。 3.膀胱非上皮细胞肿瘤: 膀胱非上皮细胞肿瘤非常少见可有血管瘤、各种肉瘤.畸胎瘤、嗜铬细胞瘤、软骨瘤及皮样囊肿等。 |
病理生理 | 膀胱移行上皮癌有多发和复发两个特性。膀胱与肾盂输尿管或后尿道有时可同时或先后发生移行上皮癌。膀胱肿瘤在切除之后内于尿中致癌物的刺激、原位癌的发展或癌细胞的种植而在膀胱其他部位可发生新的肿瘤。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大多为肉眼血尿,少数为镜检血尿。常为无痛性全血尿,偶尔为终末血尿,都是间歇出现。血尿严重时可出现血块。部分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少数可有尿潴留及下腹部肿块。对于有慢性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症状的患者如尿培养无细菌生长,膀胱镜检查未见肿瘤,应考虑原位癌的可能。 膀胱非上皮细胞肿瘤:临床表现除各种特殊肿瘤有其特殊症状外,多数与移行细胞癌相似。肉瘤等体积巨大肿瘤常出现排尿困难和耻骨上下腹部肿块。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肿痛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形态,并可作活检。原位癌常不能被见到,需用血卟啉衍生物(HpD)或亚甲蓝染色后才能显现。也可在膀胱三角及三角后区进行随机活检作为原位癌的诊断方法。膀胱底部及两侧壁是膀胱癌的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及三角后区是原位癌的好发部位,部分患者在前列腺部尿道及输尿管远段也有病灶。因尿道狭窄等原因无法进行膀胱镜检查者可作膀胱造影,观察有无充盈缺损,超声波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除能检查有无肿瘤外侵,还可观察肿瘤在膀胱壁的浸润深度。CT可显示盆腔内及盆腔以上的淋巴结有无肿大(转移)以及肿瘤有无侵入邻近组织或器官。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尿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的一种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阳性率也越高。这是诊断原位癌的最可靠方法,几乎100%都呈阳性。流式细胞检查(flow cytometry)对诊断胳膀胱与尿细胞学检查具有同样的价值。检查结果有客观的数据(细胞小DNA 的含量)可作比较,对观察肿瘤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上尿路有无肿瘤、积水及肾功能情况,静脉尿路造影应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双手触诊可提示膀胱癌的预后。在检查时排空膀胱,用腰麻使腹壁肌肉松弛。如触到肿块表示肿瘤浸润较深预后不佳,不能触到肿块者浸润较浅,预后较好。如肿块固定,预后恶劣。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热淋:多发于女性,起病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膀胱镜、泌尿系造影等可资鉴别。 2.肾癌:有腹部肿块,腰痛,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x线检查等可资鉴别。 3.肾痨:多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往往有其他部位的疾病史,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尿细菌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可资鉴别。 4.石淋:除典型石淋病史外,通过B超、腹部平片、泌尿系造影即可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治疗效果与肿瘤的分期有关。O、A期肿瘤的五年生存率约70%—80%,B1期40%一50%,B2期20%—30%,C期10%左右,D1期行根治手术者约7%。原位癌在发生浸润前全膀肮切除术的结果良好,已有微小浸润者,存活率就明显降低。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很多,有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等。一般以手术为主,再辅以放疗或化疗常可提高治疗效果。行部分膀胱切除术者于手术之后容易再发。故在术后应常规应用塞替派、丝裂霉素或卡介苗作膀胱腔内化疗,每月1次,1—2年。这样可以明显地降低复发率。如有复发,一般都不在原来部位,且仍有被治愈的机会。 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分期。表浅的膀胱癌(O、A期)可用膀胱镜电灼或电切镜切除。如乳头状肿瘤体积太大或数目太多,经内镜手术困难,则可在耻骨上切开膀胱用电刀切除所有肿瘤。凡在手术时可能发生癌细胞污染伤口者,在肿瘤切除之后可用1%氮芥、1%塞替派或蒸馏水浸泡伤口5min,以防癌细胞的种植。对B1、B2及C期浸润性膀胱癌,如部位不在膀胱底部且比较局限不需行两侧输尿管移植者,可行部分膀胱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基底周围2cm宽的正常膀胱壁。对反覆多次复发的表浅肿瘤,或位于颈部或需行两侧输尿管移植的浸润性膀胱癌,都应进行全膀胱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前列腺及精囊,在术前或术后作尿流改道手术。对B1、B2及C期浸润性膀胱癌,如在术前5d作20Gy剂量的体外放疗,可防止术中肿瘤的扩散,提高存活率。对手术范围包括盆腔淋巴结清除的根治性全膀恍切除术的价值,尚有不同意见。根治术对盆腔仅有少数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程度轻微者,有一定效果。体外放疗对表浅肿瘤效果不佳,一般只能获得暂时的消退,大多在数月至1年左右反又将复发。对B2及C期肿瘤,如给予60—70Gy剂量的体外放疗,14%—37%的患者可存活五年,其中大多属放疗后肿瘤完全消退者。 已有转移的晚期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用单独一种药物(如顺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进行化疗,有30%左右可获得完全和部分缓解。应用四种药物联合化疗(M-VAC方案)可获得69%的完全和部分缓解(表2)。曾作盆腔放疗剂量超过20Gy者阿霉素剂量减至15mg/m2。 病灶局限的膀胱原位癌可经内镜行电灼或电切术。术后行腔内化疗每周1次,为期2—3个月。也可用血卟啉染色后用激光治疗。如一次不能治愈可反覆治疗多次。如原位癌为多发性或弥漫性,累及前列腺部尿道或输尿管远段,膀胱刺激症状严重。经保守疗法后症状未见缓解或尿细胞学检查结果仍为阳性者,应进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2.膀胱其他上皮细胞肿瘤: 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位于顶部的肿瘤可以行部分膀胱切除术,位于膀胱底部者行全膀胱切除术。 3.膀胱非上皮细胞肿瘤: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无法切除者考虑化疗和以放疗作为姑息性治疗。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小便频数、涩痛、灼热,尿血或尿浊,或小腹胀痛,腰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小蓟饮子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等。 2.阴虚湿热证:尿血,或伴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粘腻,肢体困重,消瘦,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滋阴清热化湿。知柏地黄汤加减。 3.脾肾气虚证:尿血,血色淡红,小便余沥不尽,或有涩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尿血,尿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面色淡红或颧红,舌苔薄,苔少或有裂纹,脉弱而数。益气滋阴。五阴煎加减。 5、气虚血瘀证:尿血、血色紫暗或夹块,少腹刺痛或胀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虚而涩。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加党参、莪术、土茯苓等。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配合西医手术治疗,或放射疗法及化学疗法。 2.加强营养,配合气功、太极拳等保健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3.并发尿路感染时配合西医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等抗菌消炎。 4.单方验方: (1)龙葵草15g,白英15g,蛇莓15g,石见穿15g,半枝莲15g,水煎服。 (2)凤尾草30g,水杨梅根60g,水煎服。 5·体针疗法:小便淋涩灼痛,尿血者,可选肾俞、命门、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用捻转提插泻法。脾肾两虚者,可选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中极、关元、命门等穴,用补法。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