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pondylolysis |
拚音 | JIZHUXIABULIE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骨骼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脊柱峡部裂是在椎弓最薄弱的峡部有缺陷,骨被纤维组织所替代。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过去认为本病属先天性疾病,目前则认为是一种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多见于下腰部。大多数病例没有明显症状。经过损伤或劳损,缺陷处的纤维组织被牵拉,引起疼痛。如果两侧均有峡部裂,事实上脊椎将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椎体、椎弓根和上关节突;另一是椎板、下关节突和棘突。如此,上椎体可在下椎体上向前移滑,造成脊柱滑脱;但也可始终是裂隙而不滑脱。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凡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若有症状,首先应排除非峡部裂引起疼痛的病损。可用腰托或腰围保护,局部可作理疗,卧床休息。必要时,服用止痛药。若保守疗法无效并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可作脊椎后融合术,或作神经根管减压术和后外侧横交间融合术,但疗效不定。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