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ever during period (TCM) |
拚音 | JINGXINGFARE(ZHONGYI) |
别名 | 西医:经前紧张综合征。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月经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以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经行发热多因气血营卫失调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发热见于经期或行经前后。 2.伴随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经期外感发热:不具备周期性,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见症。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阴虚内热证: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热,午后潮热,心烦少寐,口干便结,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滋阴清热。加味地骨皮饮加减。 2.气虚发热证:经期或经后发热,经行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食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脉弱。益气退热。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枸杞、川续断等。 3.营卫不和证:经行发热,经血量少不畅,小腹作胀,恶风汗出,或肢麻酸楚,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缓。调和营卫。桂枝四物汤加减。 4.肝郁化火证:经前或经期发热,胸胁乳房胀痛,头晕作胀,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经血深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加减。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经行发热之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济阴纲目》称其为"经病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