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cthyma |
拚音 | LIANCHUANG |
别名 | 小腿慢性溃疡,深脓疤疮,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球菌性皮肤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臁疮(ecthyma)又名深脓疤疮,是一种皮肤化脓性感染。基本损害为脓疱及被粘着性痂所覆盖的溃疡。 |
中医释名 | 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处的皮肤和肌肉间,经久不易收口,既敛又每因碰撞而复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疮疡类疾病。 |
西医病因 | 致病菌为B溶血性链球菌,此外,皮损处常能培养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本病常为继发感染所致,如虫咬皮炎、疥疮、轻微外伤、瘙痒性皮肤病,偶可继发于水痘、带状疱疹及牛痘等病毒感染后。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为其诱因。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本病多见于成人。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臁疮指因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或瘀久化热等所致。 |
病理 |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溃疡。真皮内及溃疡基底浆液渗出物内均有中性粒细胞。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好发于小腿下三分一的内侧或外侧,内侧多于外侧。其次为大腿、臀部。 2.原发损害为红斑基础上的水疤或脓疤,不久被渗出物干燥后形成的硬痂所覆盖,周围绕以水肿性红晕。重者痂皮呈蛎壳状,不易剥去,去痂后可见不规则溃疡。溃疡呈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边沿坚硬,腔浅,创面肉芽多黯滞或灰白,有脓性分泌物。3-4d后溃疡可以愈合,遗留疤痕。 3.多有小腿静脉曲张,站立时可见小腿浅静脉隆起、弯曲、蜷曲成团,卧位时消失。 4.疮口周围常有湿疹或潮红,有色素沉着伴水肿。 5.患处溃烂经久难愈,或虽敛口,每易破撞而复发。由于自我接种,不断产生新的损害,致使病程迁延不愈,个别患者发生坏死性溃疡。自觉症状有疼痛或烧灼感,局部可有淋巴结肿大。少数可并发胫疽或溃疡恶变。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胫疽:发于小腿胫骨,形成溃疡后易成窦道,反复溃流脓液或有朽骨排出,x线摄影可有骨质破坏。臁疮可并发胫疽。 2,湿疮[疡]:多发于小腿足弯部,分布常对称,皮疹呈多形性,反复发作,一般不形成溃疡。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在防治方面要注意改善营养及卫生状况,治疗各种诱发本病的慢性疾病及瘙痒性皮肤病。内服鱼肝油、维生素Bl、维生素C等。损害广泛时加用抗生素,内用半合成青霉素有良效。局部可用4%硼酸溶液热敷或1:5000的热高锰酸钾液浸泡后去痂,再外用抗生素软膏。 抬高患肢,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疮面过大,肉芽健康者,可考虑手术植皮。 溃疡后期疮面组织清冷、苍白,可用红外线照射以辅助治疗。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证:疮色灰暗,脓水浸yin,臭秽,四周漫肿灼热,痛痒时作,甚者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三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2.脾虚湿盛 证:病程日久,疮面色暗,黄水浸yin,或有湿疹,患肢浮肿,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加减。 3.气虚血瘀 证:溃烂经年,疮面肉色苍白板滞,疮沿高起如缸口,四周肤色暗黑,小腿静脉曲张,舌质淡紫,苔白腻,脉细涩。益气祛瘀。内补黄芪汤合桂枝汤加减。 4。肝肾阴虚 证:溃烂经年,疮面潮红灼热痒痛,或有渗血,咽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初期:局部红痛,可用金黄膏;红肿作痒,伴发湿疹,用青黛膏(青黛散、凡士林);破烂渗水,脓腐不净,可用九一丹外掺,再用以上药膏盖贴。 2.后期,疮面清洁,肉芽红活,掺生肌散,外以生肌白玉膏盖贴以生肌敛口溃疡久不收口,皮肤乌黑,疮口凹陷,时流污水,用夹纸膏或东方一号膏。 |
中药 | 中成药:初期可用三妙丸4.5克,2次/日,或清解片5片,2次/日。后期可选用补中益气丸、当归丸、附桂八味丸等。 |
针灸 | 溃疡后期疮面组织清冷、苍白,可用温灸疗法照射以辅助治疗。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臁疮之病名见于《证治准绳·疡医》:"或问足内外臁生疮,连年不已,何如、曰:此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于经络,以致肌肉紫黑,痒痛不时,女人名为裙风裤口疮,即臁疮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