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鞭虫病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鞭虫病

  
疾病名称(英文) trichuriasis
拚音 BIANCHONG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寄生虫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鞭虫病是鞭虫寄生于肠所引起。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者可有腹痛、慢性腹泻等症状。
中医释名 以神疲,乏力,食少,腹痛腹泻,大便检查有鞭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西医病因 鞭虫又称毛首鞭形线虫,外形似马鞭,因而得名。前端细长,约占虫体的3/5。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回盲部及结肠上部。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以热带和温带地区多见,中国以南方各省较为常见。
人群 儿童感染居多。
强度与传播 人为主要的传染源,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进食沾染感染虫卵的饮食而受染。
发病率
发病机理 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湿的土壤中,约2—4周内发育为感染期虫卵(内含丝状蚴)。人摄入含感染期虫卵的食物或饮水后,即受染,幼虫在小肠内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经多次脱皮后发育为成虫。以后移行至盲肠。自吞食感染期卵至发育成虫产卵,约需1个月左右。成虫在体内可活3—5年。 寄生于盲肠的成虫,以其细长的前端侵入粘膜下层(一般不累及肌层),吸取组织液和血液为食,一条鞭虫每天可吸血0.005ml,远较钩虫为少,但如寄生虫数大于1000条时,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物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肠壁组织水肿、充血、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部分患者肠壁明显增厚,甚或有肉芽肿形成,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肠粘膜脱落等。
中医病机 鞭虫病是吞食含有鞭虫卵的食物后,鞭虫寄生于肠道,耗吸水谷精微,使气血亏损。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好发于儿童。
2.经常下腹部疼痛阵作,时发时止,按之亦痛,伴大便溏泻,甚或便下鲜血。
3.病久则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纳食减少,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形体消瘦。
一般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大量成虫寄生时,患者常可有下腹阵痛和压痛。慢性腹泻,大便带鲜血或隐血。严重感染的患儿可有脱肛、贫血、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并发肠道细菌感染者亦不少。部分患者可有发热荨麻疹等变态反应症状。鞭虫侵入阑尾,可致慢性阑尾炎。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新近感染病例可达10%—15%。感染严重者可有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症状明显,或有贫血、浮肿、直肠脱出者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大便镜检可查到鞭虫卵,直肠镜检可发现大量鞭虫。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或有小细胞低血红蛋白性贫血。鞭虫卵具特征性形态,易于识别,用一般常规粪检方法如生理盐水涂片法可查见虫卵,并可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久泄:以腹泄为主症,持续时间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以上,下腹压痛不明显,大便镜检无鞭虫。
2.大瘕泄:常伴里急后重,便中夹有粘液脓血,大便镜检无鞭虫,直肠镜检可资诊断。
3.肠痨:多伴低热、盗汗,大便查不到鞭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应卧床休息。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以改善一般症状。治疗鞭虫病以甲苯达唑(甲苯咪唑)为首选药物,剂量为0.2g,每日2次,连服3d;或0.1g,日服2次,连服6d。必要时间隔数日后可重复治疗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成人剂量400—800mg顿服(儿童减半)亦有较好疗效。氟苯达唑(氟苯咪唑)200mg,每日1次,连服3d ,治愈率可达90%。国产奥克太尔酚嘧啶(oxantelm)亦可用于治疗鞭虫病,剂量为1O—15mg/kg,连服2d。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虫积肠道证:下腹部常隐隐作痛,时发时止,痛时拒按,大便稀薄,或便下鲜血,疲乏无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杀虫消积。肥儿丸仙鹤草等。
2.气血两虚证:虫积日久,精神疲乏,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纳减便溏,形体消瘦,四肢无力,面色萎黄,唇爪苍白,舌淡苔薄白,脉弱。益气补血。归脾汤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驱虫治疗:可选用甲苯咪唑唑、酚嘧啶双羟萘酸盐、丙氧咪唑等。
2.单方验方:
(1)乌梅茯苓山楂各12g,仙鹤草30g,木香苦参白术各6g,槟榔使君子各9g,当归5g,水煎服,1剂/日,连服数日。
(2)苦参子、炙百部各6g,甘草1.5g,水煎服,l剂/日,连服5天。
护理
康复
预防 主要的预防措施在于治疗病人,加强粪便管理和饮水管理。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